周亚楠中国环境“通过现场巡护和多功能监测系统,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很多许久没有见到的物种。”4月16日上午,中国环境报记者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探访,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直播。本次直播邀请到了海南大学生态学院副院长、教授任明迅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科研监测工作人员郑海强一同前往。
图为中国环境报记者张韵晨对话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科研监测工作人员郑海强
图为海南大学生态学院副院长、教授任明迅
在这里,孕育着典型热带雨林的自然奇观,伫立着遮天蔽日的高大乔木,独特的热带动物在这里栖息。如此奇特的景色,究竟蕴藏着什么秘密?
走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巨大板根、独木成林、“空中花园”、植物“绞杀”现象……奇特景观层出不穷。
花木鸟兽,在这里可遇而不可求。
“公园用不到万分之五的陆地国土面积,孕育着全国11%的维管植物、20%的两栖动物、33%的爬行动物、38.6%的鸟类和20%的哺乳动物。”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任明迅现场介绍。
作为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这里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当。
图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公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包括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4种,海南兔、水鹿、蟒蛇、虎纹蛙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种,海南孔雀雉、海南四眼斑水龟、霸王岭睑虎等海南特有野生动物23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郑海强说道,“因为一些动植物十分珍稀,有时,连经常行走在园区的专家或工作人员也难得一见。”
一路上,记者看到了高山榕树、猴耳环、虾脊兰、黄藤、水晶兰、黄蚂蚁、五指毛桃等各种珍稀动植物……
走路间,眼前出现了一种吊钩植物,郑海强上前小心地扯开了它,“这种植物比较危险,碰到容易被划伤。”
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宣教科科研监测岗的一名工作人员,从年到现在,郑海强职业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都“泡”在霸王岭。在这里,他最亲切的伙伴之一就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
作为海南特有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种,目前,霸王岭片区是其在全球的唯一分布地。
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雨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两群7—9只恢复到年底的6群37只。这一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艰辛的监测和守护。
“这是高山榕,它的果子长臂猿爱吃,因为数量充足,也算美味,长臂猿们常常在树上玩来玩去,玩累了就吃几口。”一路上,郑海强边走边介绍着长臂猿的饮食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他分享了近期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监测结果,显示区域内的生物多样保护成效明显。
“猿声啼不住”,每天清晨,海南霸王岭的雨林中都会传来海南长臂猿高亢嘹亮的“歌声”。“呼呼……”说话间,郑海强吹起了口哨,学起了长臂猿的叫声。
除海南长臂猿外,其它野生动植物群落或种群也呈现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
“你听,这是啄木鸟的一种。”走在树木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里,肉眼看不见鸟,而婉转的鸟鸣声却时刻萦绕在耳边。郑海强凭借着鸟鸣声,随口说出了鸟的名字,“这里的温度和湿度很舒适,很适合鸟的栖息。”
在海南热带雨林公园走上一圈,你可以看到,动植物、人、环境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独特完整的雨林生态系统。“保护雨林,对保护整个海南的生态意义重大。”任明迅说道,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如今,保护理念已从保护单一物种,发展到保护整个雨林生态的生物多样性。而这座国家公园也会源源不断持续散发着它的魅力。”
“秀美中国”大型直播活动第三期——“热带雨林逐鹿记”
你知道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什么样?
国家公园里有哪些“明星物种”?
本期“秀美中国”慢直播,
我们把镜头对准海南独有的海南坡鹿,
看看它有哪些可萌可憨的镜头,
了解背后的保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