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凉皮、擀毡、老醋……这些在宁夏民间传承的传统手艺,从历史的风尘中走来,在一代代传承人的手中,不断创新发展,如今纷纷“老树发新芽”,走俏区内外市场。
在时代的大潮中,这些宁夏传统手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实现机械化批量生产,有的“嫁接”时髦元素适应了时代特色,有的走出宁夏开店直销,有的顺势发展旅游产业……
在历史的传承中,这些传统手艺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不断再出发蹚出了一条市场化的新路子,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擀毡到机制毡匠心不变
28岁的马小兵,是同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擀毡的传承人,还经营着一座规模颇大的现代化毛毡厂,传统与现代两种制毡技艺他都纯熟于心。
在同心县,擀毡的历史悠久。当地畜牧业历来发达,羊毛被大量用来制毡,加工出毡衣、毡帽、炕毡等一系列毡制品,具有良好的防寒隔潮效果,透气舒适,很受当地人欢迎。
马小兵出生在同心县预旺镇一个毡匠世家。他的祖父马自仓是当地有名的擀毡人,几十年来走村入户,带着大弹弓、毡案板等擀毡工具,上门为乡亲们制毡。一般由顾客提供原料,毡匠仅收取微薄加工费。马小兵6岁时就跟着长辈学擀毡,到12岁时就熟练掌握了弹毛、铺帘、蹬洗、晾晒等一系列工艺流程,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毡匠。
走南闯北增长见识,积累经验,马小兵发现未来还是要靠机制毡才能将传统手艺做大做强。年,他和弟弟马小东在同心创建一家现代制毡厂,采用机械开松针刺、一体烫压成型工艺,批量生产毡制品,日产万条。
马小兵开着满载样品的皮卡车来到新疆、青海等省区,走进一个个家纺店推销机制毡,却频频碰壁。“不了解”“不认可”,担心产品“有味道”“会生虫”。马小东拿着样货耐心解释:机制毡采用的是高温脱脂清洗、灭菌排杂除螨的%优质纯羊毛,产品不掉毛,不变形,无异味。一次次耐心的推介后,一些经销商开始试卖,市场反响良好。
随着机制毡销路被一点点打开,马小兵的企业一路发展到4家厂区,拥有5条生产线余台现代化机器设备,年销毡制品万条以上,吸纳多名工人就业。
马小兵还引进江苏、浙江、天津等地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研发团队,开发出三大品牌几十类产品。特别是推出的颈枕、枕头、床垫等产品,辅以板蓝根、薰衣草等中草药,主推保健养生功效。此外,还引进杭绣等传统刺绣技艺,制出的毡垫、毡包等造型优美典雅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现在,马小兵年销毡制品多万元,最大一单生意达百万元。大批量生产的同时,他也接受私人定制业务,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生产。
引入现代工艺,把机制毡产业做得风生水起,马小兵也并未忘记自己的“匠人”出身,他要求企业坚持“与时俱进毡匠人,精益求精工匠魂”精神,不断提升机制毡生产标准,打造“毡匠坊”品牌。“每一件手工毡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思,充满人的气息。”
在企业毡文化陈列室中,马小兵兄弟陈列着长条凳、弹毛弓等已经褪色了的传统制毡工具,对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机制毡样品,彰显着制毡工艺的千年传承。只要有空,兄弟二人常常会来这里看看,在传统技艺中寻找创新的灵感。
传统技艺突围建筑市场重焕活力
从现场勘察、设计图纸到动手制作,马振仁耗时8个月,终于在近日完成了一系列微缩场景: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等。
这一系列微缩场景以木质结构为主,按照1:50比例制作,精准至毫米级别。在“单家集夜话”微缩模型中,盖碗茶杯口径只有6毫米,油灯灯柱直径不足1毫米。纵览缩微版“将台堡”,从城墙、阁楼、房屋到将军翰墨石壁,不仅清晰生动,大小比例也适中。
“靠着传统手工卯榫工艺,匠人们把数万个精微部件逐一衔接起来。”作为固原传统民间建筑营造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马振仁并非只会制作小小的缩微建筑,他还让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建筑在大地上“重生”,不仅提升了当地村民的居住体验,还吸引了外地游客参观居住,直接拉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固原传统民间建筑为三合院式布局,主房为坐北朝南的双坡顶安架房,偏房为单坡顶趄厦房。其中,黄土、青瓦、硬杂木和麦草的建材组合,让建筑冬暖夏凉、节能节地还便于施工,学术研究价值很高。
马振仁表示,固原传统民间建筑蕴含了儒家文化理念、气象医学、道德伦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门传统工艺营造工序多、成本高,在当下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市场里,受到很大冲击,一度面临着消亡危险。
近年来,固原市建立“传统建筑技艺陈列室”,定期组织传统建筑讲座和研讨会,并邀请老匠人在施工现场授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给这一历史文化遗存注入新的活力。
在提供传道授业便利的同时,当地党委政府还给予了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持,除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聘用传统建筑匠人,还在古城墙复原等项目上让这些匠人们出马,让他们在实践中熟稔传统工艺,更能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激发这项传统手艺的内生发展动力。
小凉皮里的大文章瞄准全国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丽辉凉皮店,是当地的“老字号”,多年来一直坚持手工现做凉皮。
和面、洗面、沉淀面汤、调试面汤、入锅蒸制、切拌……制凉皮要历经十几道工序。“有些工序看着简单,却非常‘吃功夫’,决定了凉皮的软滑糯程度。入锅铺料不均匀,凉皮发泡不到位,吃着就不筋道。”店主尹立钢拿出刚做好的手工凉皮,拿尺子一量,直径都是50厘米,厚度不到2毫米,如机器标准化生产一样精准。
丽辉凉皮店的名字,来自尹立钢的姐姐尹丽辉,他们的父母是黑龙江人,姐姐的凉皮手艺却是跟着大武口多家企业的师傅们学来的。年起,他来到姐姐凉皮店打下手,逐渐掌握了这门制作手艺。
“大武口是个移民城市,当地居民没有制作食用凉皮的习惯,这一颇受追捧的美食只有50多年的历史。当年的建设者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这里,随迁来的亲属有的没有工作,便在家乡美食的基础上,融汇北方传统面食制作的理念,逐渐形成了大武口凉皮。”尹立钢说,在这里,你能吃到祖籍陕西、河北、山东甚至浙江、江苏人制作的大武口凉皮,有的薄厚不同、有的酸辣各异,百家百味。“不管你嘴有多刁,在大武口凉皮中,总有一款适合你。”
从凉皮店的名称上,你就能读出大武口凉皮的诞生和发展史——
大武口发展之初,树还很稀罕。有人在一棵树附近支起凉皮摊子,打出“一棵树”招牌,做大做强后依然沿袭这一本色名字。
目前,大武口区登记注册凉皮生产经营单位家,年收入1.3亿元,带动就业0余人。此外,还在北京、山东、内蒙古、浙江多地开设加盟店25家。目前,刘红梅、三住宅、一棵树等大武口凉皮品牌被推荐为自治区“老字号”商铺,并成功申报为“宁夏优品”。
大武口凉皮协会会长周峻鉻认为,要让外界记住大武口凉皮的独特风味,既要守住非遗项目的匠心,又要放眼未来,推动产业化发展。
年以来,大武口区开始举办大武口凉皮美食节暨凉皮展览会,并让大武口凉皮进入达沃斯夏季峰会、义乌商品博览会、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等活动现场,进一步打响产品知名度。还与杭州笨笨熊餐饮集团、塞上良品(大连)贸易有限公司及成都川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市场合作协议,在外地建立营销中心,让大武口凉皮真正走出去。
然而,大武口凉皮产业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要向更广阔的市场“开疆拓土”,就要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同时,还要实现保质保鲜,这对制作工艺、物流配送、食品安全、包装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大武口凉皮大小店铺林立,缺乏统一的规范运营。单一营销凉皮,产品附加值低。
大武口凉皮产业直面短板,开展全链条培训,涉及生产选址、设备设施、原辅料进购、生产工艺流程、成品检验等各个环节。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结合大武口区凉皮加工销售实际,制定出食品安全行业标准。开发生产“大武口凉皮调料包”,确保各直营店、加盟店的凉皮调味料全由大武口供货,做到原汁原味。实施“凉皮各地小吃”营销策略,将大武口凉皮与各地特色小吃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美食销售组合。
目前,大武口凉皮积极对标“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等国内名小吃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积极向宁夏之外的更广阔市场进军,誓把小凉皮做成大产业。
老醋薰得游人醉香飘四海
黄澄澄的果醋喝得酸甜可口,黑黝黝的苦荞醋尝得酸爽生津……除了饮品醋,还有醋泡黑豆等一系列醋泡产品值得品味,还有醋糟枕头、醋糟香囊供人体验,至于醋泡脚、醋熏蒸等保健项目,更是帮你打开一扇认识新世界的大门。
位于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的强家老醋养生文化园,是在传统醋坊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工业旅游园。养生文化园对面就是强家老酢坊,展示着传统制醋的每一项工艺步骤。
今年初,吴忠老醋酿制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消息传来,强家老醋第六代传人强海峰立刻就将这一标识打在企业大门上,而强家老醋正是吴忠老醋的重要代表。
目前,强家老醋已传承多年。强家人选用当地五谷杂粮,运用特有的传统发酵工艺,研制开发出强家老味道醋、苦荞醋、养生果醋等三大系列4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畅销闽、浙、琼和西北五省,并出口中东等多个国家。
采用传统工艺,强家老酢坊酿制老醋需要分钟,折合四个半月。目前,传统制醋产量约占总产量20%左右,制醋产业主要还是依赖机械制醋。“传统制醋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能占到六成左右。机械制醋能把人工成本降下去。”强海峰成立宁夏强尔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强家沙窝老醋技术研发实验基地”,并与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2项,企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尽管强家老醋大规模采用机械制醋,实现工艺半自动化,却依然严格遵循着吊曲等传统工艺流程,依然保留着“强家老味道”,十分受消费者欢迎。特别是果醋系列产品,进军北京、浙江等地的超市后常常卖断货,供不应求。
目前,强家老醋年产多吨,产值0多万元,占到吴忠醋市场份额的一半。
强家老醋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年公司成立后,醋产业连续三年亏损,要靠餐饮器具消毒赚取的利润来贴补。近年来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增加酿制成本,而作为大众生活用品,醋价没有明显上涨,“5斤强家老醋只卖12块,1斤老醋的价格和矿泉水价格差不多。”此外,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勾兑醋,以次充好不说,价格还十分低廉,冲击了强家老醋销售。受上述因素影响,目前强家老醋仅保持微利状态。
然而,强海峰却自信找到了瓶颈破解之道:“通过旅游体验,才能让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活’起来和‘火’起来。”
今年,强家老醋养生文化园和强家老酢坊成功跻身国家3A景区,成为吴忠旅游打卡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