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寒风萧瑟,在距昌邑市龙池镇区不远的一片田地里,金灿灿的贵妃皇菊开得正盛。花丛中,艺源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宫慧芳正查看菊花长势。年,宫慧芳来到龙池镇,带领合作社的村民种植中草药并研发中药保健产品,在这片干旱的盐碱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龙池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中医药特色小镇”做出了突出贡献。30亩贵妃皇菊长势喜人,可观赏可泡茶45岁的宫慧芳行走在花丛间,仔细查看菊花的长势。这里种植的不是普通观赏菊,而是可以加工成花茶的“贵妃皇菊”,其花朵略大、颜色鲜艳,黄酮素含量高,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润喉、养目,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再过几天天气冷了,经过霜冻之后的菊花花心发黑,就没办法采摘了。”宫慧芳说,贵妃皇菊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花卉,可以观赏也可以泡茶,是从外地引进而来,在本地生长情况良好。“菊花采摘下来后直接烘干,不添加任何东西做成花茶。”宫慧芳说,近几年,她一直在寻找适合本地大面积栽植的可食用中草药,贵妃皇菊就是其中一种。经过两年的发展,如今种植规模已扩展到30亩。在艺源中草药专业合作社,枸杞、艾草、知母、丹参、桑叶、黄芪、白芍、白芷等中草药种植了不少,经过加工后成为各种保健用品,如丹参茶、玫瑰花茶、决明子枕头、艾灸包等都很受欢迎。探索盐碱地上种植丹参,跑外地二十多趟取经满地茂盛的菊花,让人很难将这里曾是一片干旱的盐碱地联系起来。与龙池结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年,宫慧芳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了解到,因邻近渤海,土壤盐碱、干旱,老百姓种植作物只能远程调水,一年只能收一季。龙池是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厚重,宫慧芳的爷爷从这里走向抗日战争的战场,看到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她心情有些沉重。略懂中草药知识的她认为,当地的土壤虽不适合种植传统农作物,但可能适合种植耐旱且经济价值较高的丹参。在这之前,当地已有零星的散户种植丹参,产量和品质都不错,但卖价不高。经多方考察和调研,宫慧芳打算先种植丹参试一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乡村振兴”热潮的背景下,宫慧芳觉得这里就是自己实现创业梦想的最佳机会和平台。她下定决心,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开辟一条富民之路,为当地百姓做点事。刚开始,宫慧芳这个“门外汉”对种植丹参的技术一窍不通。她跑了临朐、莒县等丹参老产区不下20趟,向当地种植户耐心请教,回来就趴在地里摸索实践。成立中草药合作社,已有十余种中药材数千亩年,艺源中草药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当年11月底,流转的亩土地栽上了丹参苗。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因为缺乏种植经验,第一年就亏了十多万元,亲戚朋友劝她别干了,有社员打了退堂鼓。“开弓没有回头箭,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扶持政策,我看好中草药种植的前景,不能放弃。”宫慧芳说,在涉足这一行之前,她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通过亲身体验种植,她越发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她认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出点样子来。龙池靠海,风格外大,宫慧芳趴在地里反复研究,经常是“灰头土脸”,但她顾不得这些。为了解决种植问题,她请来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现场指导。第二年,虽然种植的药材苗又亏了不少,但总体上出现了盈利。第三年,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和科学的管理培育,产业效益出现几何式增长。目前,合作社培育的菊花、金银花、玫瑰、丹参、板蓝根等十余种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已达到数千亩。开发五十多款产品发展触角不断延伸宫慧芳的中药材种植产业渐渐发展起来,但她认为依靠单一的发展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要么自己深加工,要么与药企合作。”宫慧芳说,如果不能有效地形成产业链条,单纯依靠种植就不能产生高附加值。她集思广益,在原来中草药和谷类种植的基础上,着重发挥品牌效应,年注册“艺慧源”和“利渔”商标,开发中草药养生茶和养生优粮两大系列;在龙池镇开创种植业先河,打造出“种、产、销”一体的先进模式;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引进黑小麦、绿小麦、旱稻等药食两用特色作物;依托本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中医系列养生产品;积极参与龙池镇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不断发掘和培育新的产业亮点,推动合作社各项产业稳步前进。目前,宫慧芳的合作社已开发出四大系列50多款产品,各类作物的种植面积达数千亩,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奎聚、饮马等地。合作社以黄元御中医药文化节为契机,推出系列养生用品,与多家药企进行了签约。同时,与多家公司合作建设“龙乡康旅小镇”,打造“龙乡水韵文化旅游景区”,发挥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能。“我们正在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与健康养老有机融合的路子。龙池有丰富的资源,一方面可以惠及家乡父老,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到龙池享受中医健康养生服务,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宫慧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