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朱娟娟雷宇
20岁的章子航医院了。这名就读于武汉一所重点高校的大三本科生自诩“懂养生、铁打的一代”:平时有点小病小痛,要么自己买点药,要么直接“扛过去”。
现如今,随着网络化带来的便利化,不少大学生出现健康问题后,第一时医院医院就诊,而是打开手机上网查询病症,然后通过外卖下单买药。“自我药疗”在年轻人中日趋流行的同时,有专家警示,这种不安全的用药方式或致严重的健康损害。
那些对“自疗”十分自信的年轻人
21岁的林可欣是湖北大学学生,租住在学校附近。一天晚上,她有些虚弱地从房间走了出来,一只手敲了敲合租室友、同班同学秦瑶的门:“瑶瑶,你有感冒药吗?”另一只手用手机在外卖软件上查看附近的药店。
“有!你要哪种?”室友打开门,从柜子里翻出10多种药摆成一排,消炎的、退烧的、止泻的、止疼的,应有尽有。
一时间,林可欣花了眼,不知该选哪种,随手拿起一瓶阿莫西林,“就这个吧”。对于林可欣来说,平时有个头痛脑热,“都是小事儿”,靠自己或室友就能解决。如果不是因为嗓子疼得快失声了,她“可能连药都不会吃”。
20岁的小朱就读于一所艺术类高校,今年读大三。因为从小和奶奶一起看央视一档健康节目,小朱掌握了许多养生小窍门,她对“自疗”技术十分自信。
高二那年,小朱参加艺术集训前突然发烧,但当天下午有她最喜欢的表演课,医院肯定会错过。上午,小朱决定在房间进行一套“自疗大法”:先喝两包板蓝根冲剂,再泡上一大杯黑糖生姜茶喝下,让身体暖和起来;紧接着利用花洒水柱按摩后背的穴位半小时,然后盖上被子大睡一觉。
一番操作完毕,待小朱醒来,“意识已清醒许多,浑身轻松”,下午顺利上课。
如今,上了大学的小朱仍热衷于自己的“养生术”:保温杯里泡人参枸杞,即使在三伏天睡前也会用一个高度与小腿齐平的桶泡脚,时常自己艾灸、拔罐……她曾骄傲地对室友称“跟着我养生,医院”。
记者注意到,早在年,《药物流行病学杂志》刊发的《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我药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论文显示,受访大学生在感到身体不适后,采取“自我药疗”的比例达到78.7%。
致命的“经验”和“想当然”
不过,曾经的“自疗高手”,也有“翻车”时刻。
年9月底的一天,武汉突然断崖式降温,坚持“春捂秋冻”的小朱并没有和室友一样增添衣物。在学校奔波了一天,晚上她回到宿舍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她并没放在心上,认为只是鼻炎犯了。
第二天一早,小朱感到身体有些软绵绵的,额头发热。她翻了翻药箱,退烧药已过期,便喝了两包板蓝根冲剂就去上课了。
在小朱印象中,以前有点轻微感冒,板蓝根冲剂基本可以解决。但她并不清楚,板蓝根是治疗外感风热的药品,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者。
又过了一天,小朱起床感觉眼前一黑、浑身乏力,医院想开点药。还没进门,红外线测温仪发出警报声。遵循疫情期间管理规定,小医院。历经核酸、脑CT和血清等系列检测,5小时后小朱才打上退烧针。
有学生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据报道,年,就读于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小张高热7天伴腹泻5天后,医院就诊。血液检查提示其全身肌肉正在溶解,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
原来,生病后小张去药店买了多种感冒药混合服用,且自行加大剂量。然而,生病前,小张因赶课题经常熬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中成感冒药多含“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导致其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一些对外宣称的“功能性”药品也是滥用的重灾区。
20岁的杨小米是一所艺术类高校表演专业的学生,去年期末前一个月,她得知期末考核中形体占比较大,为了尽快减肥,她通过微商下单了两盒宣称“纯中药燃脂、不节食不运动不反弹”的“减肥糖果”。
但服用后,她感到心跳加速、恶心想吐、口干舌燥,晚上还失眠。微商反馈“是正常反应,说明在燃脂”,她便咬牙坚持。
接下来5天,杨小米持续流虚汗、恶心想吐。医院同时打电话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经检验,该“糖果”所含西布曲明剂量严重超标,对健康危害极大。
年,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报告曾指出:用药错误是医疗卫生系统中损伤和可避免伤害的主要原因。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都应想到有没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但非专业人士常常难以自我判断,需要多咨询医生或药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汪震表示。
专家建议加大用药安全宣传
最近,记者对50名湖北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身体不适时,只有28%医院诊治,48%的受访者会根据经验自行用药,还有24%的受访者选择“多喝热水,扛过去”。
在汪震看来,“自我药疗”背后的隐患,不得不防。他表示,当下常见这几种用药不当行为:相信所谓的祖传药方或是土方子,结果带来副作用,耽误治疗;感冒药联用不当,如将酚麻美敏片和对乙酰氨基酚联合使用;酒后吃药,比如头孢类药物、甲硝唑类药物,“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对多见,有的年轻人饮酒之后容易忘记这一常识,造成危险。”
另外,出于赌气心理或身患抑郁症等,部分年轻人有意服用过量或有毒药物。汪震曾接诊过为情所困口服农药的女大学生,“病情危重”。
“应加大用药安全宣传力度,在使用药品时遵医嘱或仔细阅读说明书。一些药品说明书字体较小,排版不利于阅读,也需改善。”汪震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药学部主任刘东建议,患者在就医时应带上所有正在使用的药品,询问药品使用方式、服用方法、注意事项,以便安全高效地处理病情。
改善高校医疗环境同样刻不容缓。记者采访了解到,医院的平均满意度不高,影响因素主要在医师专业性、设备资源、接诊态度等方面。
“其实我们也有难处。”武汉一所“双一流”医院主管护师认为,一些高校往往将大量资金投入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很少,医院在学校面临“被边缘化”趋势,导致医疗设施缺乏、部分医师专业水准有待提升。
“高校为没有收入的大学生建立专业度较高、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十分必要。”这名主管护师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医院同心协力。比如,医院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改革,争取政府医院加大投资,医院有能力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师生提供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文中受访学生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