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让乡村旅游多些新鲜感青海日报
TUhjnbcbe - 2024/7/14 17:48:00

盛夏时节,青海的山山水水开始显露最美的姿态。省内外的游客开始为各种美景纷至沓来。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我省这几年的乡村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带动了一些村庄村容村貌的改善,带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也带动了一批村庄集体经济的壮大。

随着发展的深入,这些乡村旅游景点开始寻求差异化发展,赋予景区不同的内涵,让乡村旅游多些新鲜感,以期实现更持续更良性的发展。

让我们走进几个这样的村庄,去发掘它们的新鲜点,为读者寻觅青海的美丽夏天……

千紫缘:四方游客带来村庄巨变

□文、图/本报记者潘玲

游客和长丝瓜合影。

车辆沿着大湟平公路行驶,远远就能看到白色的三个大字“千紫缘”显示在绿意盎然的半山腰。这是湟中县田家寨镇背面的龙头山,跟前是田家寨村西河滩,田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蔡有鹏带着村民发展成立的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就在这一片。

以前的西河滩,一片荒芜,放眼望去全是荒滩地、盐碱地,几乎没有经济收益。年以来,千紫缘以每0.公顷每年给农户元的价格将农户手中的土地进行了流转整合,将原来的荒滩地、盐碱地进行土地改良,发展特色种植,先后引进枸杞芽茶树、油葵、鲁冰花等经济作物。年,西河滩的河道得到了合理的治理清淤、河道改建、修建护坝。红色土壤为主的龙头山也通过绿化由原来的“红大坡”成为了“绿大坡”。

山还是那座山,河滩还是那片河滩,却又有了大不同,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以“党支部+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为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种植+观光农业+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如今西河滩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亩茶田、千亩花海、大棚采摘、游乐滑道、科普基地……它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放松娱乐的绝佳之地。

成果已经斐然。蔡有鹏从周边22个贫困村招收了名贫困群众到园区务工,每人每年的劳务收入上万元。“此外还有土地流转收入,通过劳务工资+股东分红+土地租金,实现了一份土地,三份收益。”蔡有鹏说。千紫缘带动了田家寨镇11个非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分红资金.4万元,发放土地流转费.5万元。

从最初的“用花海吸引客人”到如今青海独一份儿的“科技元素加身”,蔡有鹏一直在为千紫缘的乡村旅游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占地.67公顷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如今的千紫缘形成了梦幻田园观赏区、休闲乡村体验区、特色种植示范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创新区、太空植物博览园为一体的四区一园模式。

其中尤其值得说道的是今年4月28日开园的太空植物博览园,是经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科技产业示范园批准,我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专利授权航天高新技术农业产业项目。内部设计包括农业简史、现代种植、景观农业、太空植物种植,融合现代3D光影科技增加其科技性,配合航天科技与太空植物知识科普提升其教育功能,是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亲子娱乐于一体的科技生态绿色乐园。

7月31日,记者在园区采访时,看到时不时有前来参观的游客进入太空植物博览园。西红柿树、巨型南瓜、蛇瓜树、七彩辣椒……新奇的太空植物不时引起人们的惊叹。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丝瓜和蛇瓜,太神奇了!真是长知识了!”正在和蛇瓜树合影的西宁游客刘维芳说。

此外,千紫缘为村民免费提供摊位经营小南川特色美食,园区的网红甩甩桥、七彩滑道、独特的羊拉车等项目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还通过举办徒步、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活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聚集人气,把人流量转变成经济效益,增加村民们的收入。

据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办公室主任赵隆顺介绍,千紫缘不局限于花海,将着力打造火焰参、蒲公英、防风等“一村一品”致富示范点,逐步形成从点上探索到面上推广、从面上突破到整体推进的新格局,通过各村级党组织,带领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上山庄花药谷:网红乡村旅游景点的新变化

□文、图/本报记者潘玲

鼠尾草开得正艳。

板蓝根丰收。

七、八月的高原,风送花香,蜂蝶飞舞。湟中县土门关乡上山庄村及其80公顷的花海摇曳生姿,充满着迷人的风情。

作为距离西宁最近的一片百里花海,上山庄漫山遍野的各色花儿汇成了花的海洋,仿佛一片世外桃源,让人沉醉其间,吸引着熙熙攘攘的人们来到上山庄赏花、游玩。

大型生态园、木屋、游客服务中心、木栈道、观光平台、鸽子广场……如今的上山庄花药谷不止有花海景观,还有了更完善的相关设施和更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

7月31日,在夏日暖风里,走进上山庄花药谷,看着眼前的绝美花海和各项游玩项目,以及往来的园区工作人员、携家带口的游客,惊叹之余,很难想象在几年之前,这还是一个鲜少有人踏足的贫穷村子。

“变化太大了!以前哪有什么游客啊,就村里的一些老人在地里种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园区里卖驴肉的魏永录说,“今年我是从端午节开始卖驴肉的,到现在卖了2万多元,最多的一天卖了多元,这收入让我很有干劲儿!”

一开始搞花海开发建设,村民们觉得不靠谱,不相信这花海还能带来经济效益?没成想,几年过去,这花海还真开出脱贫致富的“花儿”来,上山庄村在年户均增收2万余元。

“我们现在的新名字上山庄花药谷,听起来是不是像武侠小说里的一样?”据负责上山庄花药谷开发建设的青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俊魁介绍,花药谷里的大黄、黄芪、党参、板蓝根等中药材也开始进入收获期。

在一片花海中间,村民们正三五成群地收割板蓝根,这是第一年丰收,已经联系好省内外的药材商进行收购。还在生长的板蓝根开着浅黄色的小花,东一簇西一簇地形成别样的风景。

“这是我们特意打造的,把观赏花海和中药材有规律地间杂种植在一起,让花海景观更有观赏性,今年还增加了夏菊等种类。”韩俊魁说。

除了花海、中药材,记者在现场看到,七彩滑道像彩虹一样从花海里倾泻而下。有工人正在新修的鸽子广场上训练鸽子,近百只孔雀正在养殖区里闲散漫步,以期为游客奉上精彩的鸽子和孔雀飞表演。木屋小别墅已经开始内装工程。儿童游乐区里,各种游玩设施也会让孩子们尽享游玩的乐趣。

为了让夜晚也有看头,今年上山庄花药谷还打造了充满科技元素的灯光秀,以花海灯光为主线,将昼与夜完美结合,采用适宜的光色变幻及音乐搭配,运用现代科技智慧照明矩阵控制系统,带给消费者极致体验。

“三年多来,我们已经累计为村民发放了多万元的工资,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很明显。如今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也是为了让乡村旅游产品更丰富,不断吸引游客前来,把客流量转化成经济效益,在寻求企业发展的同时,让村庄发展得更好,村民生活得更幸福!”韩俊魁告诉记者。

“上山庄这几年很有名,现在是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休闲农业)示范村,被林业和草原总局评为了‘中国最美花海’之一,还是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村容村貌变化大,村民收入增加,这些益处显而易见。现在园区固定员工有人,70%来自本村,工资从元至0元不等,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他们向村庄的回归,对于村庄空心化问题和农村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家门口就业让他们能同时照顾老小,对于乡土文明发展是重要的一环。”土门关乡副乡长张海龙感慨地说道。

泥麻隆:泥土地里百合香

□文、图/本报记者潘玲

美丽的百合花田。

百合花田里留影。

盛夏的青海高原,没有别处的酷热,清风送爽,朵朵白云飘浮蓝天。这是一个多彩的夏天,绿的树,绿的草,各色美丽的花儿,飞舞的蜂蝶,妆点了美丽的高原乡村。

7月30日,伴随着传来的青海“花儿”,记者顺着蜿蜒的木栈道来到湟中县拦隆口镇泥麻隆村的药花田里。

依地势而分布的梯田里,药用牡丹和当归等药材不吝啬地贡献着绿意盎然,粉的白的黄的百合花开得正旺,色彩艳丽的月季展现着优美的身姿,让观者的心和眼一下子明亮起来。槐树和丁香长势正好,菊花和美人蕉也在为秋天的绽放积蓄能量。

这个曾经因种植中药材而脱贫致富的著名村庄,开始给人更多的惊喜。

“经过几年的发展,去年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元。中药材种植加工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现在我们致力于药用牡丹、百合、月季、丁香等的种植,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来我们村,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泥麻隆村党支部书记汪治才告诉记者。

5月丁香,6月牡丹,7月百合和月季,8月菊花和美人蕉,汪治才这样布局花田的发展,让游客总是有新鲜感,“6月的牡丹节,村里门票收入达到了6万多元,还有20多个摊位收租金,这些都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药用牡丹的籽可以榨油,百合可以出产鲜切花,月季可以售卖盆花,美人蕉育苗效果特别好,好好运作起来,这些都可以为村里带来不少收入。”

记者了解到,一亩地可以种植株百合,每株百合的种苗加上人工等成本为3元,以鲜切花形式进入市场,每株售价在6元左右,刨除各种成本,一亩地的利润在七八千元,非常可观。

“今年种植效果非常好,打算明年扩大面积,和花店等渠道谈供货。”汪治才信心满满道。

现在泥麻隆村的药材和鲜花种植面积达到了亩(1亩≈0.公顷)。年,村里药材产量达到多吨,其中以鲜货卖出吨,收入达到了万元,剩下的来吨则留在村里的中药材加工基地进行加工和包装,使用自己的商标“尼麻隆”,以待更好的价格。

“我们村的变化是从中药材种植开始的,真是一年一个样。现在不仅大家腰包鼓了,村子也更美了!别说游客,地里的那些花儿我们自己看着也舒坦得很!”在村里摆摊卖手工馍馍、酿皮、玉米等食品的张海桂对记者说道。

泥麻隆村还建造了27个温室大棚,目前主要进行药材和花卉育苗,汪治才打算在将来带领村民发展葡萄、草莓等水果的种植采摘,增加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从多个方面促进村庄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来源:青海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乡村旅游多些新鲜感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