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可
因为《古剑奇谭》一句台词“我是一颗包治百病的板蓝根”,一度成为趣谈的板蓝根有了国际化标准。
上海中医药大学2月11日宣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该校中药学院王瑞教授团队主导制定的《中医药-板蓝根药材》国际标准。
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介绍,板蓝根在防治感冒、流感病毒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在当下全球流感肆虐之时,为应用最广泛的中药品种之一。
板蓝根药材的ISO国际标准是在中国药典标准的基础上,遵循ISO国际标准编制规则,主要从种源、范围、定义、技术要求及检验规则等方面开展标准制定工作,且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合理规定了部分农药和重金属控制指标。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瑞教授、王峥涛教授、杨莉研究员、石燕红博士组成的研究团队于年12月向ISO/TC递交了《中医药—板蓝根药材》标准提案,经年6月ISO/TC大会答辩、讨论后启动立项投票,并于年5月正式通过投票予以正式立项,共有来自中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泰国六个国家的提名专家与项目团队共同制定标准。该标准制作历时34个月,最终于年2月正式出版。
板蓝根一直是大多数家庭中的感冒必备药品。
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解释,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在超过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并使用。根据中国制药网的数据,年,中药行业收入将突破2万亿,今后十年内,中药产业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2%。
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医药法》,在中医诊所、中医医师准入、中药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中医药更能发挥其在保健预防、慢性病康复领域的优势。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还没有一种复方中成药进入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药品有效成分不清,毒理药效机理不明,质量检测指标不准,临床疗效标准不够等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为此,上海中医药大学方面表示,板蓝根标准的制定将为推动板蓝根国际标准化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对提升板蓝根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板蓝根产品国际贸易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奥司他韦、莲花清瘟胶囊等明星抗病毒药物被列入方案。在中药治疗流感方面,方案将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的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以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均列入常用中成药。板蓝根并未纳入常用药。
问药师平台创始人、医院药师门诊主任冀连梅认为,这个国际标准对种植,运输,保存,包装,农药和重金属含量制定了同质化标准,从板蓝根原料的产业化和国际贸易来看,有积极意义。“原料有了标准,产品源头的质量上有了保证,但它针对的是中药材,并不是药品,不意味着板蓝根临床疗效有了科学依据。”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感冒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是自愈性疾病,不需要过度用药。连续几年的流感临床诊治指南中,已经没有了板蓝根的推荐,同样是因为没能证明其对于流感病毒的明确疗效。
冀连梅指出,实际上在国外,中草药生产和使用量偏大的国家主要是德国和日本,但他们也不是把此类产品作为主流治疗选择,而更多是以医疗辅助产品身份或保健品身份选用。
这意味着,包括板蓝根在内的中药要想在国际市场占上一席之地,ISO标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临床疗效上做更多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