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我还在高中教室埋头刷题,枕戈待旦准备奔赴高考的战场。
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
3月16日,因为“吃碘盐防辐射”等谣言,我国很多地区刮起“抢盐风”。大有满城风雨之势,甚至诞生了“抢盐帝”。
近日,各地又刮起了“抢米风”。
原因是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有一些国家准备实施粮食出口限制令,恰巧联合国发布消息称,疫情可能引发粮食危机。于是,各地人民冲进超市,抢购大米。
一日三餐,离不开米面油。最近看多了歪果仁疯狂抢购厕纸,国人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同时,内心也是缺少安全感的。这样的巧合下,一些人开始囤米,那么联合国说的“粮食危机”于我国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事实是,年我国实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大米进口数量逐年下降,年大米进口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进口大米占我国大米消费约1%,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如泰国香米,即使大米不进口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给。
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增长0.9%。总体看,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面对疫情,世界主要出口国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可能会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但对目前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不大,并且,由于我国小麦大米最近几年一直结余,进口减少有利于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减轻国内部分粮食品种库存压力。
所以,大家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们种花家不缺粮食!别再抢米了!
近年来,“抢购”俨然成了国人生活常态。车位要抢,学区房要抢,就连过马路也要抢个红绿灯。我们来看一下近些年著名的国人“抢购”事件。
年4月1日,国家决定提高部分粮食、油料的合同订购价格。由此拉开了一轮包括毛线、彩电在内的物价改革。价格改革方案通过的消息一经公开,城市居民开始“抢购”各种电器。这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抢购风潮,在一个多月后逐渐平息。
年,“非典”期间,具有消炎和预防作用的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食盐、醋等等商品价格在全国暴涨,引发抢购潮。在部分地区,广州白云制药厂生产的板蓝根冲剂零售价格由每盒2.8元涨到6.5元。
年,甲流爆发后,民间流传“食用大蒜防甲流”的谣言,国人“抢购”大蒜。作为我国大蒜种植产区的山东,大蒜价格比往年同期上涨了40倍。市场上大蒜价格也创下历年新高,从最低的5毛钱一公斤疯涨到10元一公斤,上涨了20倍。网络上出现了“蒜你狠”。
年,老年人“抢购绿豆”。当时,绿豆等杂粮养生的观念快速流行。不少老年人买绿豆等杂粮,有一位老人骑车来市场,一口气买下10斤绿豆驮回家,声称“绿豆治糖尿病、高血压”。
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核电站泄漏,瞬间,有防辐射作用的碘片成为畅销商品。沿海地区出现抢购碘片的风潮,市面上食盐价格疯涨,一些碘化钾销售企业脱销。国内出现了“抢盐帝”。
年,谣言世界末日来了,大家“抢购蜡烛”。
年春节,赴日本“抢购马桶盖”成为热门事件。
年,国人在海外“抢购奶粉”上了两会新闻。
年10月,“抢购”IphoneX。
年8月,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哄抢气球。
年6月初,万人“疯抢”优衣库。
网上有个热门话题是“中国人为什么热衷抢购?”,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个说法,如今我们的生活不是自己爱抢购,而是很多东西只有“抢”才能得到。或者说,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什么都要“抢”的环境中。
走在街上,各种购物门店,都是“降价促销,抓紧抢购”的字样,打开手机,到处都是“抢购”信息。手机要抢,奢侈品要抢,房子要抢,过马路也要抢,就连回家的火车票也要抢……
中国人“抢购”的背后,是焦虑情绪的蔓延,是国民安全感的缺失。
因为我们“穷怕了”。小时候,我总是好奇家里为什么把小麦摞起来而不卖掉?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我们国家长期以来的人口负担,资源短缺造成了国民的惯性焦虑。面对国人的抢购,总让人哭笑不得。歪果仁很少抢购米面油,国人的抢购实质上映射出百姓对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缺乏了解,对政府危机处理能力缺乏信任。众所周知,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困扰,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一有危害食品安全的信息传播出来,就会刺痛公众敏感的神经。
要解决“抢购”问题,除了在信息公开上及时、权威之外,还要加强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做好物资调配等应急预案的完善,增强百姓信心。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应该避免盲从心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很多焦虑都是不必要的,是自己不清楚,不了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