嵖岈山镇位于遂平县城西26公里处,辖13个行政村个自然村,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止目前,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年全年度退出户人,尚有未脱贫人口24户4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7‰。脱贫攻坚以来,共计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4个,流转土地1.2万亩,覆盖贫困人口户。嵖岈山镇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诞生地,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5A级嵖岈山风景名胜区、嵖岈山温泉小镇、红石崖景区、狮象湖水库游览区等主要景点。系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中州名镇、河南省美丽宜居小镇、河南省特色小镇、河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市脱贫攻坚示范乡镇、市级文明村镇。
有恒业者有恒产,有恒产者有恒心。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关键在于稳就业,根本在于强产业。近年来,遂平县嵖岈山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产业兴旺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围绕打造国家级食品健康特色小镇,立足本地实际,着力调结构、扩规模、育集群、提效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积极走出了一条蛋白桑种植加工、无抗养殖、中草药种植旅游观光等“一村一品、多业并举、连片开发”的产业化扶贫发展路子。
一、共建共享,释放旅游红利,让群众增收不出村
借助5A级嵖岈山风景区、国家经济发达镇和省级特色小镇的优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旅游,大力实施旅游产业扶贫富民工程。一是以旅游带动转移就业。依托嵖岈山景区、温泉小镇等旅游龙头企业,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每年吸纳余人次就近务工,使贫困人口就近务工与农业生产两不误、两受益,以就业促进增收。二是以旅游带动自主创业。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群众在旅游领域自主创业,从事餐饮、副食、旅游商品等经营。按照统一标准,对多家农家乐饭店进行集中整治,整体提升服务水平。围绕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融合,实现了收益上的“乘法效应”。年全镇主导产业企业达到个,总产值3.7亿元,就地转移就业人,吸纳外来从业人员近人,吸引50多名外出务工者返乡自主创业。三是以旅游带动观光休闲农业。引资10亿元,建成亩的郁金香、薰衣草、葵花、梅花、樱花等9大花木园区,形成了四季花开、四时有果的美丽风景,每年都有多万游客前来赏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绿色发展带来山青花似海》为题,报道了嵖岈山郁金香节的盛况,以花为媒,发展加工产业,现己推出切花、精油、香枕、香囊、护肤水等40余类产品;打造集中草药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亩中草药种植基地,万亩蛋白桑种植加工基地,周楼村亩洋甘菊、大马士革玫瑰和美国竹柳种植基地,使群众获得了土地流转租金、就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股金的“三金”收入,先后安置贫困人口就业余人,带动68户贫困户增收。
二、突出重点,壮大特色产业,让群众致富有门路
结合全镇发展资源优势,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项目、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培育和发展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让产业扶贫更精准、更长效,形成城镇与产业相互支撑、融合发展、同生共兴的发展格局。
(一)蛋白桑种植和深加工。蛋白桑是畜禽养殖业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正常情况下,每亩蛋白桑的植物蛋白产量相当于2-3亩大豆蛋白的产量,综合营养成分超过豆类植物,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蛋白桑的延伸产品主要有桑蛋白食品、饮品、保健品,蛋白桑养殖及加工(蛋白桑肉、蛋、奶)为其后续支撑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附加效益。由河南广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嵖岈山镇广华蛋白桑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在嵖岈山镇周楼、韩楼、杨店、窗户台、常韩(遂袁路、嵖槐路东)投资建设蛋白桑种植基地,占地2万亩,计划投资2亿元,年已发展亩,流转贫困户土地96户亩,带动贫困户务工70余人。目前,嵖岈山镇蛋白桑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制茶、制菜饲料各一条生产线,正在协调申请项目用地,二期计划建厂房、办公楼、冷库等,增加制茶生产线2条,制菜生产线4条。
(二)万寿菊。万寿菊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见的园林绿化花卉。万寿菊因其花大、花期长常用来点缀花坛、广场、布置花丛、花境和培植花篱。万寿菊花可以食用,是花卉食谱中的名菜,万寿菊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其根、叶、花都具有解毒消肿、祛风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万寿菊是提炼叶黄素及类胡萝卜素的主要原料,这种色素是无公害的天然色素,万寿菊提取物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领域,对改善产品色泽具有重要作用,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他们与中企联合作,在周楼、土山、大里王、常韩、竹园及周边乡镇发展种植万寿菊1万亩,并在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提纯生产线一条。目前,周楼村50亩万寿菊已试种,秧苗长势良好。
(三)百花园。在窗户台村与魏楼村,依据产业基础和群众生产意愿发展名贵花卉与特色种植百花园项目,建设集中连片产业扶贫示范园区。项目内容方面,主要是通过引进示范植物组织培养、穴盘育苗、花木标准化生产、疫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以及建设节水灌溉、智能化连栋温棚、名贵花卉种苗繁育基地、自动化育苗设施等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建设等,实现该地区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资金利用方面,窗户台村与魏楼村采取入股方式与龙头企业河南省遂平县友利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产业扶贫示范园,每个村将遂平县发展特色扶贫产业项目资金30万元,以现金形式入股河南友利实业有限公司发展名贵花卉特色种植,该项目独立运营,资金单独核算,预计年收益可达3万元左右。带贫效益方面,近期规划种植面积不低于亩,到年底将可直接带动农户数量0余户,流转土地余亩,其中带动贫困户余户,流转贫困户土地亩,带动贫困就近务工余人,项目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0元以上。
(四)平顶垛产业扶贫示范园。嵖岈镇平顶垛生态园产业项目位于嵖岈山风景区西北、嵖岈山镇西部山区,具体实施范围定位在嵖岈山镇赵庄、海眼村、红石崖村、鲍庄村四个行政村内。依托我镇西部山区产业基础和群众生产意愿优选特色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桃树、柿树等果树种植。同时,积极流转群众土地,促动群众就地转移就业,巩固提升产业扶贫基础,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群众增收途径,着力打造西部山区以特色林果、特色餐饮、特色旅游为一体的高质量、高收益特色林果产业基地。该项目主要以“公司+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园区规划占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拟营造生态林亩,种植果树3亩,投资万元建造冷库、办公室设施等。项目一期总投资万元(其中,利用企业自筹资金和县特色产业扶贫资金万元),目前一期第一阶段已在灰山注、老代沟、老缸審三个自然村开展实施。带贫效益方面,一期项目建设周期内,每年可带动贫困户50户务工,每户增收2/年,土地流转可带动贫困户60户,土地流转金户均增收元/年。二期项目建设周期内,每年可带动贫困户75户务工,每户增收0元/年,土地流转可带动贫困户86户,土地流转金户均增收元/年,项目实施后,将有效带动周边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五)食用菌扶贫产业园项目。嵖岈山镇食用菌扶贫产业园由河南菇香源绿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基地有常韩和象山山脚两处生产点。其中,在象山山脚征地90多亩,已建成发菌棚9座;在常韩村征地80亩,建成产菇棚8个,单棚造价12万元,年30棚总产量达10万磅,年计划发展至棚规模。该香菇基地水、电、路、喷灌等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菌棒已入棚上架,辐射带动周边竹园、常韩两个村贫困户就近务工就业38户62人。
(六)中草药种植。河南省青泓农林发展公司中草药科技示范观光园扶贫基地位于嵖岈山镇杨店村,该基地是以中草药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中医休闲、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示范园。前期投资2亿元,一期项目已流转土地亩,主要建设以牡丹、芍药、洋甘菊、指甲草、白芨、板蓝根、丹参、桔梗、芦氏连翘、防风等名贵中药为主的中草药示范园,配套设施为草药科普中心、深加工展厅;二期项目可流转土地4亩,主要项目有中草药科技园、莲藕观赏园、生态湿地、郊野森林运动园建成休闲养老基地,带贫人数68户人。
三、明确导向,激发内生动力,让群众脱贫可持续
建立稳定增收鼓励机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培育贫困群众的增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彻底改变个别贫困群众躺在政府怀里不求上进的现状,全面解决“输血”式扶贫的问题。一是落实政策不走样。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让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特别要把扶贫政策落实与贫困群众参与结合起来,构建可稳定脱贫、可持续致富的长效机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注重提升贫困群众参与度,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设立“爱心超市”13个,鼓励贫困户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打扫环境卫生、做好人好事等办法获得积分,换取日用物品。二是紧抓宣传不懈怠。积极适应新的宣传业态,广泛借助宣传栏、明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