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种病从口入的肝炎,别说你还不知道哦
TUhjnbcbe - 2024/4/3 9:04:00
白癜风好医生 http://m.39.net/disease/a_5387123.html

纪录片《狙击甲肝》的编导郝晓霞一次在厦门拍片,吃饭时,有人点了一盆毛蚶,同桌的上海人说道:

“吃这个总有心理阴影,还是不吃了……之前,我一个人就能吃一大盆!那个鲜哦……”

一大盆毛蚶几乎就没有人动。

说到“毛蚶”,可能稍微上了些年纪的上海人都不会陌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那场历时4个月,感染超过30万人的甲肝疫情的记忆。

那次甲肝大暴发以后,毛蚶就被列为“上海市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

蚶类对甲肝病毒等有害物质具有富集作用,据实验感染的研究表明,毛蚶可浓缩甲肝病毒29倍。上海地区近年来对蚶类的监测数据显示,蚶类仍然会检出甲肝等病毒,因此至今尚未解禁。

年甲肝疫情的“肇事元凶”——毛蚶

一场30万人感染的甲肝疫情,单单就只是因为一只小小海鲜吗?

其实,那场疫情大暴发,是各种因素的因缘聚合导致的,包括当时的居住、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社会经济情况等。

世界肝炎日,让我们“温故知新”——回顾那场疫情。也许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学到教训”,也会“看到成长”。

1

航道疏通中,收获“惊喜”

年9月,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交通,政府决定全面疏通长江口与黄浦江航道。

航道疏通工作进展到启东江段时,在近海水域竟意外发现了一个20余公里长的野生毛蚶集聚带,积淀大致有一米多厚,蕴藏量至少在5万吨以上。

沿海一带人多喜食“鲜”味。切些姜丝,倒上生抽、醋,调制一份蘸料。新鲜的毛蚶,简单地用开水烫一下,撬开壳,取出半生不熟的肉来,蘸调料食用,一道味美极鲜的下酒菜就成了。

闻讯赶来的附近村民看到有这么多毛蚶,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挑挑拣拣,疯狂搬运。除了一些留下来自家食用,他们心中也盘算着“生财之道”,打算把这些毛蚶卖到上海去。

有人还估算起了“收益”:

假设请挖泥船为自家小船装上带泥毛蚶,一勺按10元算,三吨位的农船,差不多装上三满勺,需要30元;到了上海,按每公斤1元来卖,至少能换回两三千元啊!来来回回几趟,就能做万元户了!这样“稳赚”的买卖,谁不愿意做呢!

一些农民甚至打算放弃马上来临的春节,准备担上盛满毛蚶的扁担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叫卖。

2

“改善生活”的美味,谁能不爱?

一船又一船的“野味”就这样从泥沙中涌入了上海人的餐桌。

计划经济时代,一切凭票购买,但从来没有过“毛蚶票”。人们餐桌上的各种副食品匮乏,谁又能拒绝这种便宜又好吃、无需票证的餐桌美味呢?

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上海家庭每年会食用毛蚶。之前上海人吃的毛蚶大多来自山东地区,是人工养殖的。年末,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野生毛蚶涌入市场,毛蚶的价格越来越低,从6毛一斤跌到了2毛一斤。精明的上海主妇怎么能错过这种为一家老小补充营养的机会呢?

于是,山东地区人工养殖的毛蚶就这样被这些野生毛蚶“干掉了”,默默地退出了市场。而食用毛蚶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家都喜欢凑个热闹,尝个鲜。

谁也没想到,在这“物美价廉”的美味中,却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公共卫生危机。

3

来势汹汹的传染病

年12月,上海市卫生局接到报告,医院腹泻病人激增。时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的王道民和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谢丽娟迅速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院。

经调查,可以判断腹泻病人的骤增与食用毛蚶有关,将毛蚶送检后,病毒检验报告证实了毛蚶中含有甲肝病毒颗粒。

“元凶”是找到了,但还有一场真正的“硬仗”要打。由于甲肝有一定的潜伏期,到年1月份,大量市民食用毛蚶感染甲肝病毒后的症状就显现出来了。

从年1月底到2月14日,上海每天新增的甲肝病超过1万,除了发热、腹痛、呕吐,这些病人中大部分还有黄疸。

甲肝大暴发,医院,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当时全上海的病床位只有5.5万,医疗资源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一医院,甚至主动带着被褥前来,场面非常混乱。

“来的病人脸色蜡黄,有的甚至连眼睛都黄;有的病人排队排到一半晕过去了,我们看到他晕过去就把他抬进来,真的很可怕。”

当时亲历的医生回忆道。

与此同时,恐惧中不断滋生着一些谣言,板蓝根成了最受欢迎的药品。

有人回忆起了当年的情形:

“那个时候招待人最上档次的就是板蓝根了。到别人家去,不上茶的,直接一杯板蓝根泡上,每个人都喝得有滋有味。”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食用或饮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是感染甲肝病毒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甲肝病毒比较“皮”,能长期在环境中存活,因此,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可能造成传播,比如,接触了乙肝患者的日常用品后,如无法做到彻底消毒,也很容易“病从口入”。

甲肝一般急性发病,常见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也有一些人在感染甲肝病毒后不发病、无症状,成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甲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靠对症支持性治疗,有15~45天潜伏期,病程一般在1~2月左右,预后良好,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预防甲肝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接种甲肝疫苗,但已患过甲肝的人自愈后一般会获得持久抗体,不需要再接种甲肝疫苗。

目前甲肝疫苗有两种:免费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和自费的甲肝灭活疫苗(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停止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免费接种甲肝灭活疫苗)。

接种程序如下:

1.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时接种1剂次

2.甲肝灭活疫苗:需接种2剂次,在18月龄接种1剂次,在2岁间再接种一剂,两剂之间至少隔6个月。

4

不良卫生条件助长病毒的传播

80年代末的中国,居住、卫生条件不佳,这一方面导致了野生毛蚶生长地区的水源污染,另一方面,也为病毒提供了传播的“土壤”。

根据《解放日报》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随地排放粪水的情况极其普遍。

“漫步上海街头,不难看到马路两边大刷马桶的景观,更有甚者刷完马桶的水就直接泼倒在马路旁,尽管旁边就是个大饼油条摊,也从不顾忌。

进入公共厕所也不乏见到大粪四溢、小便横流的情景。如果倚在苏州河边的栏杆上,很快就会发现一船船不加盖的运粪船正把那些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料运向乡间”。

——《解放日报》

,时长00:28

按照当时的卫生条件和生活习惯,加之启东江段靠近长江入海口,沿江的农村、城市居民都将生活废水、甚至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厕所粪水直接排放到河道里。

而启东地区本就是甲肝高流行区,野生毛蚶所在的河道自然也受到了甲肝患者粪便的污染。毛蚶每日能滤水40升,会将甲肝病毒在体内浓缩并贮存。这样严重受污染的毛蚶,不要说烫一下,就是煮上更长时间也是不能完全消杀病毒的。

此外,在毛蚶的运输过程中存在着“二次污染”。那些运输毛蚶的船只,很可能就像《解放报》描述的那样,也运送过粪肥,大多没有被妥善地做好卫生处理,就继续运输毛蚶了。

当时上海人住得也非常拥挤,弄堂里家家户户挨着,自来水也不是每户都有,马桶只能拿到外面去刷,街头巷尾频繁走动,这样地密集接触无疑在不知不觉间加速病毒的传播、扩散。

这样的居住条件自然无法满足大规模病人的“自我隔离”需要。随着疫情的加剧,让病患能够妥善获得“隔离”“治疗”,医院床位缺乏的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5

齐心合力,狙击甲肝

▍调动一切资源,增设隔离点、病床

“一时间,工厂的仓库、礼堂,招待所,文化馆,新建设的小区……甚至4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室都变成了临时甲肝病房。浦东乳山新村那时刚刚造好,大约有20幢多层楼房尚未有人入住,也被“征用”了。短短几天时间,上海创造出了10多万张临时病床。”

病床只有5.5万,病人一直增加,逼近30万!面对这样的情况,上海市政府召开了防疫相关紧急会议,提出口号来:“全市动员起来打一场防治甲肝的人民战争”,要求想尽一切办法接收病人。

很快,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响应起来。根据《上海卫生志》的记录,经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全市累计开设隔离点个,肝炎病床11.8万余张,家庭病床2.9万余张。

,时长00:21

▍禁售、销毁毛蚶

解决了病房、隔离的问题,病毒传播的链条还是要从源头去斩断。

确认本次甲肝暴发的原因是食用毛蚶之后,上海市政府立即面向全市发布了禁售令,要求禁止售卖、禁食毛蚶。

但毕竟牵涉到经济利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怎么做才能让这批毛蚶彻底在上海消失,也不污染到其他地方呢?这就需要工商、水产、财贸多等多部门的配合了,光靠一个卫生局搞不定。

据谢丽娟回忆,为此她特意打电话给另外一位分管这些部门的副市长,寻求支持。

最终,多部门的联合行动,收缴、销毁了市场上的毛蚶60多吨;在市郊要道设卡禁止毛蚶进入截住了住了启东正运往上海的多吨毛蚶;在长江轮江申5号查货斤运往武汉的毛蚶,避免了这场甲肝疫情扩散到更多地区。

▍及时的科普宣传和信息披露

从疫情一开始,媒体宣传就没有落下。及时的披露、科普、辟谣,有利于引导市民做出对阻止疫情扩散有益的正确行动。

在送检毛蚶的病毒检测报告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报纸上已出现了官方媒体的提醒。

在疫情发展的中期,正值春节前后,以往大家都有拜年的习惯,媒体发文号召大家少出门。

确定毛蚶是这次甲肝大暴发的“元凶”之后,立即发文披露,提醒民众注意。街上也很快拉出横幅标语。

后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年上海的甲肝大暴发,感染者超过35万人!

医院院长巫善明指出,根据医学规律,没有进入临床但携带甲肝病毒的患者,是临床的4倍,被称为“隐性感染”。这样估算下来,当时的上海有近万人携带甲肝病毒!而那时全上海的人口只有万。

因此,当时有专家预测,到春天,还会迎来第二波甲肝疫情。令人欣慰的是,在全社会的勠力同心、积极配合下,这场“黄色龙卷风”最终被扑灭在春天里。

,时长00:35

从这场甲肝大暴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面临重大疫情时所采取的防治举措。

每一次疫情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建立,应对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这次疫情也给民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卫生教育”课。人们提高了卫生意识,养成了“饭前便后勤洗手”良好生活习惯,使用公筷的做法也得到推广。

此外,在疫情过后社会各界的反思中,粪便管理、改善公共卫生条件等问题被提到日程上,食品安全工作得到有力加强,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更重要的是,甲肝疫情直接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种病从口入的肝炎,别说你还不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