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和其他人一样,只是一个见证者。我的生活已经成了这一事件的一部分。我住在这里,和所有的一切在一起。
——S.A.Alexievich
新冠肺炎来袭
南大学子防疫观察(六十九)
南大新传“未来编辑部”出品
作者
徐蕾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级本科生
地区
江苏省淮安市
单强推开隔离病房的门,看到一张1.2米的病床,床上放着一个枕头、医院被褥。正对着床是一个铺满*色塑料袋的马桶,散发出84消*液的味道。淡*色的墙上原有一扇窗户,现在也被封了起来。
这天是年2月19日。上午,单强在淮医院的急诊科做了胸部CT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肺部有玻璃状阴影。现在,他仍在发烧。医生考虑到病*变异的可能,建议他留院隔离观察。
编辑器
单强是江苏淮安人,今年34岁,从事钢材销售工作,妻子李莹是一名护士,他们还有一个正在上中班的儿子。
2月18日单强出现间断性的咳嗽,刚开始症状并没有引起他的警觉,照常上班。他想着,自己就是普通咳嗽,休息休息就好了。当天午休之后,他突然感到身体有些乏力,整个下午也不太想说话。下班时,他感觉身上微烫,便怀疑发烧了,回到家立刻拿出体温计测量。
“37.2度”——体温计显示他确实发烧了。单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新冠肺炎,不禁紧张起来。
截至2月17日24时,淮安市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6例。2月3日淮安市下发加强社区管控的公告之后,各大社区随即行动起来,加强管理,不少小区都下发了出入通行证。
单强拼命搜索记忆,不断回想过去几天是否有哪次出门没有佩戴口罩,有没有接触过可疑人群……想了半天,也没找到什么可疑迹象,再加上自己所处社区并未出现病例,才缓缓放下紧张的心情。
晚上六点半妻子李莹下班回家。单强告诉她自己发烧了,头还在隐隐作痛。由于职业的缘故,李莹接触了不少疑似病例的患者,便怀疑他是感冒前兆。家里没有退烧药,李莹翻箱倒柜找到一些芬必得(含有退烧药的成分),又让丈夫喝了板蓝根,就让他去睡了。
编辑器
第二天一早,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过体温计测量体温——37.5度,更高了!联想到自己的症状与新冠肺炎接近,医院检查。
上午9时许,单强来医院。医院人很多,他在急诊室门口排队排了半个小时,接着等CT测试又等了半个小时。在急诊室量体温的时候,他的体温还突然飙升到39度!
单强看着周围的病人,有老人,竟也有很多年轻人,人们显得很冷静。“或许很多人都大致明白自己是什么状态吧。”他想着,便也不焦急了。
11点半,CT测试结果出来了。
李莹第一时间跑去自动打印机打印出两张片子和一份测试报告。第一张片子没什么问题,第二张片子出来的时候,李莹在上面赫然看到呈玻璃状阴影的影像,随后出来的报告上白纸黑字写着——有玻璃状阴影,存在病变可能。她慌了。
李莹是带着哭腔打电话告诉单强测试结果的。从报告结果来看,症状与新冠肺炎吻合。他们立刻将报告拿给急诊科医生看,医生随即联系了呼吸科主任,主任说看着不像是新冠,但仍建议他到发热门诊继续就诊。
从急诊到发热门诊,单强是忐忑的。“最起码你这个CT显示包括医生诊断,已经感觉情况不是很乐观,才会转到发热门诊嘛。”他感到很沮丧。
发热门诊的医生初步会诊结果认为这不是新冠肺炎,但考虑到病*有变异的可能,单强仍被要求留院隔离,并做核酸检测。
编辑器
走进隔离区病房大门,一位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护士正在门口等他。在隔离区他看到的每一位医生和护士都是这般全副武装,和在电视里看到的别无二致。护士指了指第一间房,示意他进去。单强转头和在隔离区门口站着的妻子挥挥手,然后走进房间。
“嘭”地一声,护士关上门。单强知道,从现在开始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新冠肺炎疑似病人。
前往隔离病房的路上,单强问过医生隔离病房是什么样的。医生说只有一张床和一个马桶。眼前的景象倒是和描述的相差无几,只不过洗漱的地方比他想象得更加简陋。他走过去看看马桶,这是一个不连接下水道的可移动马桶,里面倒了84消*液。因为需要对排泄物进行隔离处置,马桶不可冲水。
当天下午,医生就来采集核酸检测的标本了。医生将一根像棉签一样的东西伸到单强的喉咙里,抹了一下。接着又拿出一根来又抹了一下。同样的动作重复了三次。单强坐着一直没有说话。医生尽量将棉签向单强的喉咙深处伸去,这令他很不舒服,想吐。很快,标本采集完,医生走了。
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从入住隔离病房开始就不断有同事,朋友,亲人打电话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