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0日中午时分,在册亨县秧坝镇秧坝村坝岳组,村民岑廷广正在田里采收黑木耳。
采着采着,太阳从浓雾中露出头来,岑廷广再看看放在菌棒上的温度计。“14度,可以淋水了。”只见岑廷广快步走到河边,打开阀门,田间瞬间下起“雨”来,阳光照射下,水汽在摆满白色菌棒的田野上空形成两条彩虹,别有一番风景。
岑廷广在查看田间温度
“目前正在采收第一茬木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采‘脚耳’。”见记者来访,岑廷广介绍起自己种植黑木耳的经历。岑廷广说,看到这两年种黑木耳的人都挣了钱,今年他也投了七八万块钱,租下5亩地,种了棒黑木耳,第一茬木耳采摘已进入尾声。“气温合适就多浇水,水分足的话很快第二茬就长出来了。”岑廷广期待着采收第二、第三茬品质较高的黑木耳。
菌药开出“致富花”,群众走上小康路。今年以来,册亨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山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菌药产业,全县累计完成林下菌药种植4.17万亩,其中食用菌1.21万亩,中药材2.96万亩,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在册亨,食用菌种植品种主要以黑木耳和灵芝为主,羊肚菌和香菇为辅,种植地点主要分布在秧坝镇、丫他镇、弼佑镇、冗渡镇、坡妹镇、者楼街道等地。
群众在秧坝镇昂涛村黑木耳基地务工
同在秧坝镇,昂涛村八信组黑木耳种植基地里,该村*支部书记范应能也正在给成片的菌棒浇水。“这个温度正适合浇水。”范应能说,种植黑木耳,浇水也有学问,气温低于12摄氏度或是高于27摄氏度是不能浇水的。
据范应能介绍,他种黑木耳已有3个年头,今年种了20来亩,第一批“脚耳”采得斤左右的鲜货,晾晒完后可得多斤的干货。“去年春节前干货卖到了40块钱一斤,今年应该也能卖这个价。”从范应能的话语间便能听出,他非常看好年前这一波市场行情。
秧坝镇黑木耳产业一角
秧坝镇*委副书记、镇长钱秀民介绍,经过前两年的示范推广,覃国胜、岑南金、王丰成等人通过种植黑木耳搞到钱了,今年很多村民都是自己种,截至目前全镇种植黑木耳的本地人有16户,加上外面老板投资种的,今年全镇种植黑木耳有亩左右。“秧坝的黑木耳产业正在从激发老百姓自主种植的内生动力。”钱秀民说道。
林下种菌药,宜菌则种菌,宜药则种药。在双江镇平华村、坡妹镇岩云村等地,艾纳香、天门冬、板蓝根等中药材长势喜人。
“挖到一株大的,这株可能有个七八斤。”12月21日,在双江镇平华村,当地群众正在芒果林中挥舞锄头,将种下两年有余的天门冬中药材挖出。60岁的王明权将他挖到的天门冬向伙伴展示。
群众在采收天门冬
“我在公司干了两年的活了,自从公司到村里搞起了中药材产业,基本上每天都有活干。像我们这把年纪,一个月有块左右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说起产业发展给村民带来的好处,王明权如数家珍。
在双江镇八望村,51岁的王丰玉看着两个月前刚采收完的艾纳香又长出了青绿的新叶,心想到明年3月又可以采收一次了。去年7月,看中艾纳香市场行情的他投入20余万元,流转土地种了亩中草药艾纳香,今年9月至10月实现第一次采收,制成艾粉出售,获得收益10多万元。
“这东西雨水好它就长得好,按这个长势发展下去,明年3月份又可以采收一次了。”王丰玉说,艾纳香种一次可管10年,去年投下去的本钱今年就挣回来一半,今年他又流转了40亩地,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在我们村,今年种艾纳香获得收益的就有11户,现在五六十户人家都在整地,准备来种艾纳香了。”王丰玉介绍道。
北盘江畔的艾纳香产业
“我们充分借助贵州中医药大学和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鼎力帮扶的机遇,探索发展艾纳香、天门冬、*精、大果木姜等中药材产业,以平华村为核心,沿北盘江打造‘百里药谷’,让中药材产业惠及更多群众。”双江镇*委书记王光福介绍道。
“为带动菌药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县引进了10家菌药企业,扶持和成立林下菌(药)专业合作社6个,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带动全县林下菌药产业发展。”据册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成栋介绍,年,全县建成灵芝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亩,在双江镇建成中药材基地亩,在坡妹镇建成板蓝根基地亩。菌药产业累计带动群众务工人次。菌药产业已成为册亨县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支柱产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匡奇燃
编辑宋洁
二审聂娜
三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