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向日葵宝葫芦到板蓝根用一粒种子撬动孩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506.html
从向日葵、宝葫芦到板蓝根、金银花……年以来,山东潍坊坊子区实验小学每年都为在校学生发放植物种子。看着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孩子们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分量,老师们从中重新发现课程之美。校长刘剑锋则说,希望通过“种子课程”,推动学校变革和发展,撬动孩子们自我生长的力量。

1

一粒种子的分量

“播种、浇水、施肥,我在种子身上看到了我自己。”坊子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成瑞说,他之前栽种的向日葵,如今已长到1米多高,依然枝叶繁茂。“我与它的历程,就如同爸爸、妈妈与我的故事。”今年暑假过后就要升入初中的李文淑说,“年刘校长发了5粒板蓝根种子,只有3粒发了芽。我想了好多办法,它们还是没能长大。”李文淑觉得,以后自己在做决定前,要想好应做哪些准备,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刘剑锋参加学校种子课程活动刘剑锋告诉半月谈记者,学生们的点滴变化,是自己不断推进“种子课程”的动力。这一粒粒种子不仅栽在泥土里,也种在小孩子的心中。“小学阶段,关键是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力量,才最为持久。”年,是“向日葵生长季”;年,是“宝葫芦大世界”;年,叫做“太空芝麻开门”;年,称为“火星农场计划”;年,开启“自选种子种植”;年,发放了一万多粒中药种子……别具匠心的种子计划,让这一学校特色课程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一份学生执笔、教师参与的种子课程实践个人活动方案,一张为期3个月的《植物生长记录表》,一篇围绕种子的作文,一场种子达人的校园评选……刘剑锋还带领全校教师,不断拓展种子课程的外延,像植物的根脉一般深植于学校教学活动之中。近年来,坊子区实验小学从一粒种子出发,衍生出真实种子种植的超学科课程、虚拟种子库建设的适性课程、学科种子为载体的学科课程。“可以说,我们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虔诚地种好每一颗种子,撬动和支撑学校的变革和发展。”刘剑锋说。年,在4年一度的山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评选中,坊子区实验小学的《小学学校“种子”课程构建与实践》获评二等奖。放学时分,刘剑锋在校门口与学生击掌萧海川摄

2

一粒种子的力量

在刘剑锋电脑上,还保存着年4月初来学校时随手拍下的照片。照片上,一帮半大的孩子有的站在水泥乒乓球台上,有的扒住教室的外墙角,有的作势相互追逐。“这是课间休息,我们的孩子连怎么活动都不知道,只会疯跑乱玩。”刘剑锋说,从那时起,他就希望重新审视和定位这所学校的精气神儿。随后的日子里,泥泞的操场被塑胶跑道代替,校园周边的10余间临街商铺被清退拆除,学校重新获得独门独院的发展空间。刘剑锋从学校仓库里找到了年建校时的老校牌,翻出了年申报市级规范化学校的手写报告,用一件件历史信物催动全校师生找到“实验小学”的魂。坊子区实验小学活动教室一隅,陈列着学生栽种的葫芦标本萧海川摄年参加工作的英语老师周丹丹告诉半月谈记者,每天都能看到校长在校园里转,课堂上时不时就会出现校长旁听的身影。从教30年的语文教师赵玉平说,在每周一班主任例会上,刘剑锋都与老师们分享近来学习心得,也推动老师们想多看些书跟上校长的脚步。“幸亏校长引进了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英语老师纠正学生发音。以往4个班近名孩子,每天晚上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