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果药蔬科学混搭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安徽日报」

“秋天一到,白术叶子就枯萎变黑,地下的根茎仍继续生长,10月份就可上市。”8月25日,涡阳县义门镇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王兆岩指着林下种植的中药材说。

近年来,涡阳县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果林,同时林下种植中药材、蔬菜和养殖,不断壮大特色产业,打造高标准示范基地,培育林下经济特色品牌。

义门镇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于年2月开始筹建,流转土地亩,由镇政府和招商引资企业六安裕民公司投资1.5亿余元共同兴建,发展果树种植、绿化花卉苗木育苗。目前,该基地栽植碧根果(薄皮山核桃)33万余株,占地1万余亩,每年在林下种植白芍、牡丹、丹参等中药材亩到亩。

“每年林下种植的板蓝根有多亩,每亩经济效益元至元,收入可观。”基地种植技术人员刘朝亮说,现在林下生长的赤芍已有4年,明年就可上市,每亩产鲜根多公斤,每公斤市场价4元以上,可收入元。

“除了种植中药材,我们还在林下种植苔干、花生、豆角、洋葱、辣椒等经济作物。”义门镇鼎艳公司负责人顾大江说,公司承包种植绿化树多亩,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产业。“花生每亩收获公斤,市场价6元一公斤,每亩收益2元。种植高品质红薯,每亩产鲜红薯公斤,每公斤能卖2.4元,每亩能收入多元。”顾大江说,林下种植多年已形成特色种植模式:苔干—花生—红薯—七彩油菜。

“抓好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全镇按照‘药材果树高矮套种、温室大棚立体栽培、旅游观光三产融合、绿色有机产品培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生态农业增产增效’这6个方面的目标进行发展。”义门镇负责人介绍。-08-:00:00:0■本报记者武长鹏本报通讯员蒋庆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