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疑似可通过结膜传播武汉肺炎病毒新传播路径 [复制链接]

1#

1月23日,此次往武汉调查指导被感染的医疗专家王教授在发微博表示:在家自我隔离后,现已好转,回溯自己感染的经历细节,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接触球结膜传播。

因此推理猜想:既然疑似可以通过球结膜传播,如果人体其他具有防护级别的组织器官———比如口腔黏膜、肠道黏膜、破裂流血的伤口等等——接触到了相当量的病毒,是不是也可能感染?

如果这些部位可以被感染,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除了携带者身体喷出的飞沫、气溶胶、粉尘,这些部位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是带有病毒的?

今早在家隔离治愈的武汉专家组副组长张劲农医生在接受《武汉晚报》采访时发表的观点更加强化了这种猜想:居家隔离的患者最好独居,“不要与其他人共享卫生间,粪便也会传染。”

传播路径:一旦获得循证医学证据,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路径将增加粪—口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路径。

此外,张教授的《协和解决方案》中提到:体温不要降得太低,降到38摄氏度就可以,降得太低不利于抗病毒: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病毒怕热,此种温度下活跃度降低,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温度下人体的各种酶活性大幅降低,不利于病毒在人体内利用细胞结构进行复制,而这个温度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耐受度还是相当可以的。

除了《协和解决方案》中的对症支持,张教授在采访中分享的喝鸡汤发汗的细节透露出关键词:注意休息+加强自身免疫+营养支持+适度发热控温,由此可以推出,因此网上辟谣的板蓝根不但无效,因为有散热解热的效果,反而对抗病毒治疗有害。

那么具有对抗风凉感冒作用的发热剂小柴胡冲剂,在刚刚感到乏力,体温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及时开水冲溶,趁热服用,发一身汗,是不是对抗病毒也有效果?

图片均来源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