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都遍野葡萄染山绿昔日荒山变金山天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去那家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盛夏八月,走进三都自治县普安镇交梨片区,满眼的翠色铺面而来,漫山遍野飘散出的葡萄甜香,让人垂涎欲滴。一坡接一坡的葡萄藤爬满山头,顺着山势连绵起伏,煞是壮观。

三都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温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高品质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最理想的宝地。三都种植水晶葡萄的历史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只有普安镇交梨片区部分农户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年以后,借助“工程”和“整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三都县将“山野水晶葡萄”种植作为特色精品水果产业项目进行重点发展。
  说起三都的葡萄,不得不提普安镇,该镇是三都县葡萄种植的发源地和核心区,也是三都县在培育‘一乡一品’和‘几乡一品’产业格局中重点打造的葡萄之乡。年全县水晶葡萄种植面积达9.万亩,其中普安镇6.3万亩、三合街道1.7万亩。目前,普安镇水晶葡萄挂果达4.6万余亩,占全县葡萄种植总面积的50%以上,总产量10.69万吨,总产值3.1亿元。
  葡萄盛产季节,普安镇万亩葡萄基地的葡萄架下到处都是果农忙碌的身影,量价齐飞的市场让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价格还可以,品质好的能卖到2块钱一斤,现在收入五六万块。”普安镇葡萄种植户谭诗付高兴地说。
  在离基地不远处的普安镇大坪村的广场上,从各地前来收购葡萄的客商忙开了,下货、上称、计算、上货、结账,现场忙碌而有序。由于葡萄不好存放,客商们带来的车队也已经在等候了,待葡萄装满车厢,便会第一时间运往市场,保证葡萄新鲜。
  据果农们介绍,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各地的客商都会上门收购,他们只需要在平时将葡萄管护好,完全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刘金美是前来收购葡萄的客商之一,有着多年葡萄收购经验的他说,相比北方及南方其他葡萄产区,三都的葡萄品质好,口感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我们每年都过来收葡萄,销到我们遵义去,最近每天都收万把斤。”收购商刘金美说。
  近年来,普安镇通过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措施,积极探索形成了“支部带动、协会运作、基地示范、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还邀请农技专家定期举办技术培训,不断加强果农的种植和管护技术,葡萄的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农业产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为做好产品质量体系认证,三都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生产技术标准,稳定农产品品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获得,更是提高了三都水晶葡萄的市场价值。
  “贵广高铁通了,更多的外地客人想尝到我们新鲜的水晶葡萄就不是难事了,早上摘下的葡萄,中午就可以运到广州。”山野水晶葡萄合作社理事长王恩文对葡萄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借助高铁优势,三都的水晶葡萄走进了沿海,拓展了新市场。
  在离普安镇不远的三合街道苗龙村,气候温暖、水土充足,近年来,也积极发展了葡萄种植产业。这里的群众还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因地制宜,在葡萄地里套种南板蓝根,收获了葡萄架下的双重经济。
  “南板蓝根比较喜阴,去前我们开始在葡萄架下种植,效益还挺好的。”贵州亘蓝母图布艺蜡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义琼说。
  年,三都县电视台包保苗龙村上排正组后,通过调研,与贵州亘蓝母图布艺蜡染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利用葡萄架下的闲置土地种植南板蓝根,由该公司负责回收。将葡萄与南板蓝根相套种的种植方式,给贫困户打开了“创新型”经济模式。
  贫困户平立英家中有五口人,往年仅靠三亩葡萄地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听说可以在葡萄地里套种南板蓝根,并且在*府的帮扶下,能免费领取肥料和南板蓝根苗,他便利用自家的葡萄地套种起了南板蓝根。

“秧苗和肥料都是免费的,南板蓝一亩大概有元,今年收入有希望了。”想到自己的年收入将增加近1.5万余元,这让平立英很是高兴。
  三都山区葡萄面积之大、海拔之高、产量之多、质量之优都堪称中国水晶葡萄发展上的一大奇迹。如今,三都的葡萄种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气候,但要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让农业发展进一步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呢?
  三都相继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优质特色果品发展的意见》、《三都县优质特色果品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三都县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发展优质果品的优惠*策和保障措施,构建起农民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以及农业科技的利益连接机制,快速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葡萄产业。
  为了进一步落实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发展优势产业,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坚定群众发展葡萄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信心。三都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主抓手,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因地施策,充分利用荒山荒坡、退耕还林地等区域种植山地葡萄,写就“山有多高,葡萄就有多高”美丽佳话的同时,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目标,葡萄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年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三都“中国水晶葡萄之乡”称号;年中国果品协会葡萄分会授予三都“中国葡萄·第一奇迹”荣誉;年三都水晶葡萄获得贵州省园艺学会贵州省优质水晶葡萄评比“金奖”;年山野水晶葡萄入选“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年水晶葡萄坡地“TU”棚架整形修剪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三都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山地生态农业硕果累累。  
  在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三都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向先进地区看齐,从成功模式取经,摸索出了产业扶贫之路,打造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目前,三都葡萄投产面积6.5万亩,测算年产量7.9万吨,年葡萄预计产值可达2.68亿元以上。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何广

通讯员吴欣韦荣整

编辑王迟

编审杨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