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春在苗岭高山脱贫攻坚一线飞扬记凯里市鱼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m.39.net/pf/a_6169141.html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广大青年踊跃奔赴一线战场,让青春在多彩贵州大地上飞扬。凯里市鱼良村第一书记吴家俊就是其中一位扎根苗岭基层的“90后”驻村第一书记。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以青春梦想,家国情怀响应祖国号召,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投入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自己的青春。根据组织安排,年,作为凯里市自然资源局的一名干部,他被选派到凯里市鱼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是一个深度贫困的苗族村寨,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群众生活来源主要靠农业和外出务工。

武汉大学在该村举行“筑梦西部家国情怀及爱与基地”,左二为吴家俊

 真情帮扶“干”起来
  脱贫攻坚形势严峻,一天不能耽误,一刻都等不起,一步也慢不得。从到村报到第一天起,吴家俊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走访,摸清村情民情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及需要,做到心中有数。短短一个月,他将村*组织建设、村级产业发展、各家各户发展意愿及面临的困难等情况“摸了个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鱼良村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鱼良村,现在家家户户都认识了这位“吴书记”,一个带着眼镜、背着蓝色驻村挎包、对村里群众满怀热情的“90后”小伙。村主任说:“说实话,吴书记戴个眼镜,斯斯文文的,但他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大家是比较认可的。”
  产业发展“富”起来
  鱼良村地处苗岭腹地,山高坡陡,距凯里市三十公里车程,是一个苗族深度贫困村。因喀斯特地貌缘故,村里土地土壤薄、岩石多,地表水缺乏,山上树木生长百年,树干直径仍不足二十厘米。因为匮乏的资源,年轻人只能外出务工寻找出路,不能外出寻找出路的村民很多成为了贫困户。没有产业留不住人,贫困户返贫风险也大,产业发展一直是鱼良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
  在摸清全村基本情况后,吴家俊召开支部大会,与各位*员探讨产业发展,得出几套产业发展方案后,通过前往施秉县望城村等地参观学习,最终确定了稻花鱼养殖方案。养鱼首先需要解决水源问题,哪些地方有水?哪些地方可以通过修水渠解决水源问题?水源问题解决了还要解决鱼塘建设问题,水渠和鱼塘建设经费是第一个难题,带着稻花鱼养殖方案,吴家俊连续一周多方奔走,获得了帮扶单位凯里市自然资源局稻花鱼养殖数十万的建设资金帮扶,帮扶单位出材料,村民投工投劳,稻花鱼养殖逐渐从想法变成了可行。
  “感谢*和*府的帮扶,田坎硬化加宽加高后,不仅耕田机可直接开进稻田,省时省力方便多了,稻田水容量也增加了,现在我的养鱼数量增加了一倍,预计每亩稻田产鱼从四五十斤增加到八十斤以上,冬季丰收季节吴书记还要帮我们卖鱼,每亩稻田增收两千元不成问题。”贫困户杨胜海如是说。
  夯实堡垒“强”起来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吴家俊认为这是开展工作的关键点,所以到了村里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规范基层*组织。他说,“要充分发挥*的*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有了坚强的基层*组织,才能更好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才能彻底改变鱼良村落后的面貌”。
  在他来之前,村里虽然都定期都开展“三会一课”“主题*日”,但并不太规范。经过召开*员大会商议,将每月1号固定为主题*日的时间,并且详细制定出《鱼良村支部学习计划》《鱼良村村*员发展计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村级*组织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确立了“班子强起来、队伍聚起来、群众富起来”的帮扶工作目标。
  现在,村里*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凸显,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支部疫情防控二十五个红手印的承诺

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病*疫情阴霾笼罩,危难时刻,他召集*支部一个下午三个地点分别召开了三次*小组会议,传达*和*府的抗疫*策,做好全村设卡值班和外来人员排查工作。支部31名*员,除生病、年长和外出外,25名*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承诺书》按下了红手印,一个个庄严承诺:“作为一名*员,我承诺冲锋第一线做好全村设卡站岗工作”。

疫情值班卡点

集体经济“壮”起来
  壮大集体经济,核心在做大做强村级合作社,鱼良村村级合作社通过与市*府联系中药材企业对接,流转了50亩土地开展板蓝根中药材种植示范。为解决中药材种植的前期资金问题,他通过帮扶单位获得了每亩元的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用于帮助村级合作社购买化肥、地膜以及补贴流转土地的费用。
  在村级合作社骨干成员精心经营下,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基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合作社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目前,种植的50亩板蓝根长势良好,存活率高达90%以上,丰收在即。村按照每亩板蓝根纯收益元计算,村级合作社将增收15万元,村集体将抽出5万元给全村贫困户进行分红,每户贫困户可增收元,剩余10万元资金蒋用于继续扩大板蓝根种植,争取明年板蓝根种植超过两百亩。此外,村级合作社还将免费为有种植需求的贫困户发放板蓝根苗,并指导传授种植技术,增加贫困户种植技能,强化巩固脱贫能力。

组织村合作社贫困户种植中药材

爱心助学“益”起来
  吴家俊是山区通过读书走出来的孩子,因为母校的培育,才有了现在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刚驻村的时候,他就很
  年,他通过与母校武汉大学*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武大*管院”)教育扶贫项目对接,在村里成立“筑梦助学公益平台”。通过平台,武汉大学*管院师生于年7月到鱼良村,向鱼良小学捐赠30余台教学电脑及桌椅的微机室和大批图书,村里还成立了筑梦助学公益基金,每年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表彰,期望通过每年举办活动表彰的形式树立标杆,鼓励村里孩子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乡落后的面貌,让教育情怀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原本计划今年武汉大学樱花盛开之际带上山区1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学生前往武汉大学参观学习,给他们大学最直观的感受,播撒“大学梦”的种子,因为疫情影响,活动只好延迟。

带领村民开展稻花鱼基础设施建设

美丽乡村“靓”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吴家俊烧起了到任后的“第一把火”,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以农村“清洁风暴”为契机,他多次组织*员、群众召开座谈会、坝坝会,把保护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卫生管理制度,通过多次组织群众近人次,对村寨、房前屋后、道路进行清理工作,做到村寨无垃圾乱丢、公路两旁无积水现象,并积极对接协调完善鱼良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鱼良村环境卫生显著改善,营造了“人人爱护、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村里一天天发生变化,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找到产业好路子、走上就业好岗位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脱贫不脱帮,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这位“90后第一书记”表示将不会停下奋斗的脚步,会继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奉献自己的青春……

杨朝正

贵州日报融媒体记者蒋海*

编辑杨霞

编审李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