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丹寨游记云上丹寨匠心黔行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237.html

苗乡的木鼓敲得山冈响,苗乡的芦笙吹得东方亮,苗乡的人儿知是客从远方来,飘香的米酒在指引着你......

从珠海一路往西,山脉绵延像一条条连续不断的线条,蓝天白云近的仿佛触手可及,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窗外是氤氲弥漫的雾气。

山路十八弯,拐到了隐藏在黔东南的神秘丹寨。丹寨虽小,却汇集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你可以静心体会纸浆一步一步变成一张纸的过程;可以细心画出蜡染布上的专属花纹;可以坐一下午,把一堆竹条编成鸟笼......

黔东南的神秘苗族村落——排莫村

丹寨·蜡染

我们的第一站是排莫村。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丹寨的蜡染传承人——张世秀,我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张姐。张姐和我们讲述了丹寨蜡染的历史,让我们了解到蜡染艺术在苗族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已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据张姐介绍,丹寨苗族蜡染工艺既繁琐又精细,要经历布料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画蜡、浸染、脱蜡、缝合等十来道工艺,并且从纺线织布开始到蓝靛蜂蜡等,用的都是取之于自然的产物。比如蜡染的原料就是取自板蓝根,由板蓝根发酵后制成蓝靛,将布面在蓝靛中浸染数日,蒸煮后蜡迹融化便形成了蓝白相间的图案。

第一次见到蜡染的我们极为震惊,不敢相信这是无底稿不打样的情况下,直接拿蜡在布上画出来的。以自然纹为主的花鸟鱼虫做素材进行蜡染,随心所欲地创作成为别致的图案,生动活泼、夸张大胆、简练传神,颇富艺术色彩。

在张姐的指导下,我们的每一位参与者都亲自尝试了一番从画蜡到印染的过程。

我们跟着张姐采蓝草,用自己的旧衣服进行蜡染制作,亲自上手才发现蜡染比我们想象的困难得多,好在张姐热心地帮助我们,旧衣服顺利地染色后进行了脱蜡,原本的旧衣服突然就多了一份梦幻气息。

在排莫,四处闲逛,处处都像山水画般美好。

云雾缭绕的山峰、一望无际的梯田、清泉相伴的苗寨、吊脚楼前的锦鸡舞......都让我们流连忘返,在这里,仿佛能忘记所以世俗的烦恼,时间真正地慢了下来。

“中国国纸之乡”——丹寨石桥村

丹寨·造纸

石桥村是一座古法造纸之乡,因一座天然石拱桥连接河两岸山崖而得名。

这座小山村仍旧保留着古老的造纸工艺。据说从唐朝中期以来,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一直坚持着手工造纸。

国家级传承人潘玉华老师告诉我们,石桥苗族先民借鉴古老的造纸技术,利用当地构皮、杉根、糯叶、滑树、猕猴桃藤等丰富原材料,融入当地苗族文化元素,经过十道工序最后成纸,所以石桥古纸具有纤维长、拉力大、纯天然等特点。在古法纸的生产过程中,从河沤、浆灰、装纸甑、起锅到选料等到大部分工序都是徒手操作,不使用任何现代工具,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造纸工艺的活化石。

在听完潘老师的介绍后,我们对古法造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花草纸——留住青春的纸中琥珀

花草纸,是在纸浆未干时,铺上山中的花草风干而成的纸皮。趁早上有露水的时候,女子上山采来鲜花,然后直接放进专门准备好的纸浆模,浇上一层纸浆,保留鲜花原汁原味的色泽与形状。我们上手制作花草纸,看着一朵朵鲜花印在纸面上,半透明的纤维中,隐隐透出花瓣和叶脉的纹路,如同少女吹弹可破的肌肤,又如纸中琥珀,气质清新。

#1

GrainRain

村中还有一条老街,名为“纸街”,里面留存着几十个造纸作坊和店铺。慢行于纸街中,依然能看见许多手艺人在使用古法制造纸张,他们的动作驾轻就熟,表情从容不迫,制作的纸伞、灯笼典雅而不失美感。

我们在纸街中穿行,仿佛穿越了千年,一种深深的感动突然涌上心头...

年复一年,石桥村延续着传统的习俗,一如他们所造的纸,保持着最原始自然的本色。古老和青春,在这些人、这些美丽的纸上存活着,是故乡的水土滋润着他们,让这个纸乡石桥的纸香得以永远延绵,既能追寻过去,亦能够走向未来。

“鸟笼编织艺术之乡”——卡拉村

丹寨·鸟笼

卡拉村拥有一个“大鸟笼”,从远处看,鸟笼上方有一支巨大的鸟,仿佛要高声鸣唱,振翅高飞,俯瞰整个丹寨。

走进村寨,看见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满了鸟笼,作为丹寨苗族的分支,卡拉村的苗家人崇拜鸟图腾,素有养鸟、斗鸟的喜好,鸟笼编织的技艺便祖辈相传下来。

这个村子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花心思培养一只“鸡王”,因为一只战斗力强的“鸡王”可以给家庭带来荣誉和收入。鸡王会得到一家人特殊的照顾,但因为好斗,鸡王也会被单独饲养。当这些“斗鸡”不再强壮的时候,它们就会被做成当地独特的一道美味:丹寨斗鸡肉,被端上餐桌。我们有幸在卡拉村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斗鸡表演。

观看完斗鸡表演,我们开始用心学习制作鸟笼。鸟笼的材料是竹子,竹子的韧性使它可伸可屈,细细的竹条在鸟笼师傅的手里像柔软的弹簧,一下就卡进框架里了,我们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龇牙咧嘴,不是弄断了竹条就是卡不进去,总算最后每个人都完成了作品,但是我们做的是最简单的鸟笼,自然毫无美感可言,而师傅手中的鸟笼却成为了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如今养鸟的人越来越少,但“鸟笼编织”却成了卡拉村民的“致富经”,手艺人对鸟笼的创新,让传统的鸟笼变成了艺术品、装饰品,丰富了苗族文化,也打开了村民的幸福生活之路。

闻花香、品茶语——万达丹寨茶园

丹寨·品茶

依山傍水,古朴的色调,少数民族的独特建筑,风情万种的美人靠,悠然的气息萦绕身边......这是来到万达小镇的第一感受。

在当地茶农的带领下,我们背上了小背篓,来到了丹寨茶园,仿佛一下子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一阵风拂过,满眼的绿色突然跳起了舞。茶园田垄婉转,依着山势起伏,恰似一幅世外桃源田园画。

采茶是个精细活,必须看准了嫩芽的位置,用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掐,如鸡啄米一样不停地掐。

随后,在茶农的指导下,我们体验了手工杀青。戴上厚重的白线手套,手握木铲,在铁砂锅中来回翻炒。

茶叶出锅后,将茶叶倒入大大的簸箕上,及时清风散热。同时,需要用手不断来回揉捻,茶叶随即散发阵阵清香。

采茶、制茶是地地道道的辛苦活儿,可泡茶、品茶就是享受了。一杯清香四溢的美茶大功告成,温润的茶水在舌尖上跳起舞来...

回首·匠心

隐藏在黔东南的神秘苗寨,保存着最完整的中国民间技艺。我们在这些村落窥见它曾经的辉煌与神奇。和许多传统非遗文化一样,排莫村蜡染、石桥村造纸、卡拉村鸟笼工艺也面临传承的困惑,丹寨的匠人、匠心,从未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如今,需要时代的匠心,使之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传承。

这一期的旅行对我们而言,有很深的震撼,不仅了解和学习了贵州丹寨独特的非遗文化,亲身体验文化传承的奇妙,还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对于我们参与者和风归工作人员都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感谢

Lettice

菜菜虫

一勺小星星

隔壁王老师供稿

未完待续

SummerTime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