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http://www.xftobacco.com/

在百家号里看到“助力高考”的通知消息时,只是扫了一眼,事情就过去了,离开校园已十三年有余,当年市重点的文科生,现在也已经是提笔忘字,出口不再成章了。晚饭后,独自躺在书房,享受“活神仙”的快感时,点开百家号,再次看到“助力高考”的通知消息,感慨便一点一点延伸开来,直到织成思绪万千。

年,参加一位老先生(已60有余)的同学聚会,即便满桌银发,也依然同窗情满满,推杯换盏间,忆当年。酒到好处,意正浓,老人们集体背诵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虽已过花甲,但慷慨激昂,让时空回到那安静却又书声朗朗的校园……

我年参加高考。年,跟十七年后的今天,都有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却的事件,那一年,中国大地也在经受着一场疫情的考验——“非典”。那时我还在校园,正在备考,“非典”便日趋严重。那时网络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信息,对“非典”的了解除了电视新闻,就是老师,同学,家长之间的口口相传了。满天飞的谣言和真相掺杂在一起,没有人去辟谣,也没有人去证明真相,谣言很快会被另一个谣言覆盖,真相则再飞一会儿。没有“封城”,更没有“封国”。老师通知,有知道或者听说哪位同学的家长从外地回来,大家不要隐瞒,要举报。班里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好像那段时间有出差从外地回来,同学们便开始开玩笑,说要举报,把这位同学搞的很不开心,看到同学不开心了,大家的玩笑就停止了,事情也便结束了,再没下文,当年的“非典”远不及今天的“新冠病毒”厉害,而且一群孩子,也没有太重的心机。

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我在校外的药店以一百块钱的价格,不惜重金,买了一盒“板蓝根”,这在当时被称为“抗非典神药”,买到以后,送给了班里的一个女孩子,我的女朋友,现在她已是别人的老婆,我也称为别人的老公。对爱情还很懵懂的年龄,我还是很佩服我的担当,十七年前的一百元钱,对一个高中生来说,真的不是小数字,“一掷千金为红颜”,那时我感觉我就是英雄。

学校封校,除了走读生可以进出,所有的住宿生不允许回家,不允许家长探视,家里送来的东西要在学校保卫科放24小时并消毒后才可以领取,很多同学着急,我便帮忙“直接带货”(我是走读生),后来被保安科长发现,我也没法走大门了,我便给出主意,从校园的围栏外往里扔,后又被发现,保安科长气急败坏地问我“你还想不想继续读了”。哎,他们也是不够意思,帮他们出主意,办事情,出事了,就把我卖了。没有任何利益成份,只为在同学心目中做一个“王者”。

“自以为是”是人的本性,尤其我这种人,。那时我认为“地球离了我就不转了”。社会上十来年的打磨,这种想法改成“地球离了我就不能好好转”,我想我是成长了。那年我很聪明的认为,让“非典”一闹,很多人就不敢去北京上学了,就像清华啦,北大啦,就招不起生了,而这正是我这种不爱惜生命的人的机会,我暗自得意,应该说是“窃喜”。所以,在后来的报志愿时,我第一志愿就是“清华”、“北大”。清华没要我,北大也没要我,虽然我也到了北京,但是我发现,原来“不怕死”的有的是,报清华北大的还是一大把,把我挤出去了。

同桌是一个“神人”,为了备考,一餐饭就是二分钟。为了精神文明建设,校园里是不允许跑的,尤其去卫生间,去食堂,但可以快步走。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他那小短腿儿走起来,比我小跑儿都快。两次为了验证他是怎么走的,我不知不觉跑起来了,被“导护”(一批协助政教处监督违反纪律的学生的学生)抓到,扣分,然后被班主任罚,像极了今天的“超速”,“扣分,扣钱”,“被老婆处罚”。说跑题了,说说他二分钟的饭是怎么吃的。一个馒头拿在手里,用力一攥,便很小了。两口便下肚了,然后把菜汤喝掉,然后回教室备考。我还没开始做好就餐的心理准备,他吃完了。看着他吃饭,我都胃疼。而他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他吃的跟我一样多。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上午五节课,一节早自习,四节正课;下午四节正课;晚上三节晚自习。一天共十二节课,大一的时候,一个周也才六节课,所以我感慨,我上的不是大学,是养老院。走读生也不轻松,天还没亮,我就骑着大凤凰牌自行车到了学校;快半夜了,我才骑着大凤凰到家,从满天星星到满天星星。后来大凤凰被偷了,我买了个很漂亮的女士单车,被好多女同学一个羡慕嫉妒恨。

当年的备考就是“题海战术”,每天每个学科都有很多试卷发下来,不需要课本,也不需要作业本,就是做试卷。其他同学看到试卷如获至宝,写的满满的,字迹整齐,备注详细,不会的问老师。每次看到他们,我都会想起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句名言我在小学就学了,看看现在的小学生,艾玛,跟他们比,我好像在小学时就已经很老了。我的试卷还没等到做完就找不着了,这样也好,这些试卷太善解人意了,知道我讨厌它们,都会默默的把自己弄丢。

我从家里带“地瓜干儿”到学校吃,一个女同学跟我要,我不给,她很生气,后来她跟我说,她爸爸给她买的薯片儿,而且很得意朝我喊“薯片儿加啤酒,绝配~~~”我很好奇。她是体育生,趁她出去训练时,我把她的薯片儿都吃光了,确实比我的地瓜干儿好吃,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种零食叫薯片儿。

该结尾了,百家号要求想要参与评奖至少要15篇文章,我怕再说下去,我后面14篇直接没话儿说了,其实我还没说够,回忆拉开了,话匣子也就打开了,那也不能说了。

看看这些内容,有点配不上这个题目,如此健康,如此阳光,如此正能量,我想过要改一下题目,但我真的很喜欢这个题目,虽然离“风华正茂”差得有点远,但是“人不风流枉少年”,在那个年龄,所有的傻事,蠢事,糗事,都被称作青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