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材涨价,盲目扩张致量增价跌,如何 [复制链接]

1#

新华财经北京4月1日电(记者李唐宁何丰伦崔璐)随着中医药特色发展路径的确立和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完善,中药材市场呈现持续火爆的态势。今年以来,市场上中药价格走势分化、变动频繁,如近期太子参、板蓝根行情疲软,白芍、细辛等稳中见涨,连翘、前胡等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记者近日在广西、甘肃、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区调研过程中发现,中药材种植已经是一些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不过,一些地区道地药材种植“蜂拥而上”,存在“大水漫灌”“量增质减”的情况,迫切需要建立道地药材提质增效的长效机制。

道地药材怪圈:盲目扩张导致“量增价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促进传承创新和中药质量提升,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广西、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区都是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广西道地中药材种植,种植品种涵盖钩藤、青蒿等类别。以柳州市融安县为例,全县种植青蒿亩,青蒿产值达万元,户均产值元,人均增加纯收入元。

随着保护和发展道地中药材政策的推动,在甘肃部分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收入已成为当地群众主要甚至唯一的经济来源。据甘肃省农牧厅年的统计,陇西县、渭源县、岷县、宕昌县、漳县、民乐县、瓜州县等中药材种植大县中,仅有民乐、瓜州为非贫困县。种植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在岷县梅川镇达80%以上;岷县清水、西寨,陇西县首阳和宕昌县阿坞等乡镇达70%以上。

不过,近年来部分中药价格频繁波动,八角、金线莲、金花茶等道地药材的价格都曾出现过“过山车”行情。究其原因,部分地区盲目跟风扩大种植面积成为了重要的诱因。

新华财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地区中药材种植蜂拥而上,存在着“大水漫灌”、“量增质减”的情况。甘肃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王国祥说,正常情况下,相比于种植粮食作物,中药材亩均收益要高出元以上。而正因为种植中药材的效益相对较好,不少地方在政府引导下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

甘肃民乐县是中国板蓝根的核心产区,有“中国板蓝根之乡”之称。不过随着新疆、黑龙江、河南、山西等非核心产区的大规模种植,年全国板蓝根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亩,产量严重供过于求,板蓝根价格也由高点的十多元一公斤一度一度下降到6.5元/公斤左右,其亩均收益由元降至元左右,收益已低于当地种植粮食效益。记者发现,目前板蓝根下游库存充足,采购计划不多,行情不乐观。

事实上,板蓝根价格的大幅波动不是个例。一些从业者向记者反映,最近10多年间,道地药材价格始终难逃“丰年价低遭贱卖”“小年价高无货供”的怪圈。年,甘肃中药材价格曾经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当年党参、当归、黄芪等8种主要地产中药材的统货市场平均价格为较上年降幅达49.22%,不少药农损失惨重。

专家:道地药材缺的不是面积而是质量和附加值

道地药材是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而出,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道地药材的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但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药材种植突破道地性约束,进而影响质量和附加值。因此,专家建议各地政府在规划中药材产业时要遵循市场规律,同时要考虑仓储、运输等基础条件,盲目扩张只能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市场混乱。

广西北流市中草药协会副会长覃彬对记者表示,道地药材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包括种植、生产、加工等等,都需要特定温度、光照、水分、土壤适宜的区域才能进行优选种植。如果仅仅是因为某些药材在本乡本村有种植,就迅速扩大到全县或者多个县区,很可能造成“赢了面子、输了里子”的情况。“表面上种植规模上去了,但药材的品质却整体下降了,反而拖累优质药材种植区域实现高品质高价格。”覃彬说。

“我们迫切需要的是道地药材、优质药材,而不是简单的普通中药材。”中药行业专家、九州通九信中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涛对新华财经记者表示,非道地药材的药效相差很大,盲目扩张、不规范的种植最终结果就是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延误病情。

“计划大面积推广种植某一品种前,政府相关部门及专家要综合考虑全国供求关系,否则中药材可能因产能原因导致价格大涨大跌。”樟树市庆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张小波对记者说:“白及为例,就由最高峰1公斤元跌至1公斤多元。”

提质增效亟待“内外兼修”

在乡村振兴和构建县域产业链的要求下,我国中西部省区大力推动道地药材的种植。但业内人士在调研中告诉记者,当前中药材科学化种植、标准化采摘、收储、加工及提纯等都面临问题,需要从“内外”两个层面,推动道地药材的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要打通种植、工业、流通环节的“任督二脉”,构建道地药材质量提升长期意识,加强中药材的种植源头管理,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在工业、流通环节,目前对中医药很多传统工艺如炮制原理、炮制办法等的传承和现代化研究‘两端不足’,研发创新滞后,饮片加工简单停留在机械磨、切、碾等领域,与化药产业存在很大差距。”姜涛指出,未来必须强化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传承和老药工技术、技艺的传承研究,以及现代制药设备、计算机智能研究。守正创新,推动实现中药饮片工业的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

其次,完善构建中药材的检验检测体系,推动全环节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打造龙头企业,加强传承创新。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道地药材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繁育体系迟迟未能建立,导致很多地方存在着硫磺熏蒸中药材保鲜等方式,不仅严重影响品质,而且面临着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黄曲霉素超标等大量问题。同时,行业总体仍呈现小而散的状态,中药饮片很难做出品牌,优质品质也很难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将不同的“合格品”混杂、掺次掺假的问题。

对此,姜涛建议,未来应该重视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对中医药的呈现作用,加快制定中药质量标准规范,推动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同时对加大中药材领域违法行为的执法的力度,提高违法的成本。另一方面,应培育行业大型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和研发投入的“领头羊”。(参与调研张新新)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